中国商业数据网

  • 报告
  • 资讯
当前位置: > 产经 > 透视 >

中国首季国际收支"一顺一逆" 资本流出压力已缓

2016-08-10 17:14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2016年一季度经常账户顺差393亿美元,同比下降54%,主要原因一是货物贸易顺差下降,二是服务贸易逆差增长。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汇局)公布了2016年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正式数据。从最新数据看,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喜忧参半。喜的是经常项下仍然

     2016年一季度经常账户顺差393亿美元,同比下降54%,主要原因一是货物贸易顺差下降,二是服务贸易逆差增长。 

  日前,国家外汇管理局(下称“外汇局”)公布了2016年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正式数据。从最新数据看,一季度国际收支平衡表“喜忧参半”。喜的是经常项下仍然保持较大的顺差,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虽然继续逆差,但资本流出压力有所缓解。忧的是经常项目顺差有所减少,与此同时直接投资项下出现了较大幅度的逆差。

  外汇局新闻发言人在答记者问中指出,2016年,我国国际收支将继续呈现经常账户顺差、资本和账户逆差的格局,国际收支总体有望基本平衡。

  经常账户顺差大幅下降

  根据外汇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16年一季度经常账户顺差393亿美元,同比下降54%。外汇局新闻发言人表示,经常项目顺差下降幅度较大的主要原因,一是货物贸易顺差下降,二是服务贸易逆差增长。

  一季度,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1039亿美元,下降11%。服务贸易逆差576亿美元,增长47%,主要来源是旅行项目。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一季度的国际收支数据和整个国内宏观经济开局低迷有关系。此外,外部市场一开局都在下行和放跌的状态,尤其是以石油为主的大宗商品价格,必然影响经常项目的收入和资本项目的状态。

  由于国际市场需求不振,今年一季度出口由2015年同期的增长0.3%转为下降12%,而进口则因国内经济企稳、大宗商品价格回升使得降幅由2015年同期的16%收窄至12%。

  “经常项下包括很多内容,但最核心的是外贸,目前随着我国实体经济下滑,创汇能力是在下降的,反映在国际收支上就是经常项目顺差减少。”谭雅玲对本报记者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一季度服务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尤其是旅游项目逆差554亿美元,增长33%。外汇局新闻发言人称,这表现出我国居民境外实际购买力提高,境外、留学和就医需求日益旺盛。

  外汇局国际收支司原司长、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管涛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也不排除在服务贸易项下,既有服务贸易的用汇,也可能存在一些资本性的挤出。比如,按照我国要求个人每年有5万美元的用汇额度,申报可以以旅游观光,但实际上是到外国投资了。目前,我国尚未对境内居民个人项下开放境外投资。

  “这与人民币贬值预期不无关系。”外汇专家、建设银行总行金融市场部韩会师对本报记者称。

  不过,管涛表示,这也只是影响国际收支的结构,并不影响国际收支的总量。总体来看,经常项下的顺差虽然有所减少,但占GDP的比重仍然较高。

  跨境资金流出趋缓

  2016年一季度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不含储备资产,下同)持续呈现逆差。发言人表示,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主要体现了境内主体对外投资的增加和对外负债的减少。

  2016年一季度,金融账户的逆差规模为1233亿美元,同比增长9%,环比下降26%。

  一方面,境内主体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活跃度上升,但较2015年四季度更趋理性。一季度对外资产增加1098亿美元,同比多增35%,环比少增3%,其中的直接投资和其他投资的对外资产分别增加574亿美元和287亿美元,同比分别多增77%和26%,环比分别少增13%和6%。

  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对外债务继续下降,但去杠杆进程趋缓。一季度对外负债下降135亿美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少降57%和75%,其中的其他投资负债项下净流出385亿美元,同比和环比均下降67%。

  “直接投资项下境外资本仍保持较大规模的净流入,显示境外的长期资本仍看好中国。”发言人表示。

  总体来看,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压力近期已经逐步缓解。

  外债降幅放缓

  首先,外债余额降速大幅放缓。截至2016年3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为等值13645亿美元,较2015年末减少517亿美元,降幅为3.6%,较2015年第四季度降幅减少3.8个百分点。

  管涛对本报记者表示,这是企业对市场的价格机制做出的正常反应。“现在人民币有贬值预期,恰恰是应该去杠杆,减少外债。”他说。

 

  企业借外债的首要前提是看成本,过去人民币升值,外债的利息又低,外债的实际成本甚至可能为负。而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自2014年人民币出现贬值以来,外债余额就开始大幅减少,不过根据2016年一季度末的数据,外债减少的幅度已经放缓。

  根据《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银发〔2016〕132号),自2016年5月3日起,本外币一体化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试点扩大至全国范围内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对金融机构和企业,中国人民和外汇局不实行外债事前审批,而是由机构和企业在与其资本或净资产挂钩的跨境融资上限内,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商业数据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sales@cn-bigdata.cn)、可电话(400-877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