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数据网

  • 报告
  • 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 > 政策法规 > 能源电力 >

控制光伏产能过剩标准出台

2016-08-24 15:47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内容摘要:针对目前中国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意见》也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其中提到新上光伏制造项目应满足单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20%、多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18%、薄膜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12%,多晶硅生产综合电耗不高于100千瓦时/千克

    内容摘要:针对目前中国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意见》也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其中提到“新上光伏制造项目应满足单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20%、多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18%、薄膜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12%,多晶硅生产综合电耗不高于100千瓦时/千克。”

    7月15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颁布,被认为是对光伏产业的一剂强心剂,业界普遍认为将缓解中国光伏产业过度依赖国外市场的压力,同时将加速中国光伏本土市场的应用,给出了“2013-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吉瓦”,和“到2015年总装机容量达到35吉瓦以上”的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目前中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意见》也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其中提到“新上光伏制造项目应满足单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20%、多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18%、薄膜光伏电池转换效率不低于12%,多晶硅生产综合电耗不高于100千瓦时/千克。”

    此政策一经推出,就引起业内极大反响。两种不同的声音在业内发出:有的企业认为这个门槛定得太高,会误杀大批企业;也有的企业认为设定高门槛非常有必要,将促进产业链提升。

    而在这种争论背后,监测标准如何确认甚至都没有得到解决。

    根据《意见》规定,对新增产能设立的门槛主要针对电池片的转换效率,那么这个门槛由谁来界定,成为了最关键的问题。

    对此,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王斯成说,目前国内光伏行业的认证监测机构很多,其中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和北京鉴衡认证中心CGC是国家认可的机构,另外还有6-7家第三方认证监测机构目前都能提供对电池片效率的测试业务,故测试标准不会成为一个问题。

    就此采访了一位鉴衡认证中心的工作人员,他说,目前仅从技术层面来说,鉴衡中心有能力达到对电池片效率的测试,之前,企业承接过相应的工作。不过到目前为止,鉴衡中心并没有就将来如何实现《意见》中的规定有过交流。

    然而,业内几乎所有企业,都不认可目前市场上任何一家监测中心做出的检测结果。如晶澳太阳能(NASDAQ:JASO)CTO刘勇表示,目前行业内虽然有诸多认证机构,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家能够获得行业内所有企业的认可。

    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检测机构TUV德国莱茵的一位工作人员也解释,他认为《意见》仅仅给出一个电池片转换效率门槛是不够全面的。

    “电池片的转换效率,分为全尺寸效率和有效面积效率两种,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如果企业有意在这方面打擦边球,是完全有机会的。”上述TUV员工说。另外,上述TUV工作人员认为,如果《意见》将门槛从电池片转换效率改为组件转换效率,会更加可行、有效。

    而刘勇还表示,如今产能过剩确实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他认为这个问题应该从源头上来控制。“从源头上,也就是项目的招标环节来设定门槛,这样一来,达不到门槛的产品自然而然就会被淘汰。”

    而阿特斯(NASDAQ:CSIQ)技术副总裁则认为,在市场上,每千瓦时的成本才是关键,其他的门槛都是浮云。

    对于《意见》给出的准入门槛,王斯成表示,除了薄膜的准入门槛12%偏高以外,晶硅的门槛设定都是合理的。但是,这一标准却在业内掀起巨大争议,一大部分企业认为这一门槛太高,几乎难以实现。

    根据一位业内分析师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单晶硅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大多在16%至18%之间。而在多晶方面,只有个别企业的准单晶电池可以达到18%以上的转换效率,但可以达到这一标准的产品稳定性差、成本也高,不具备市场竞争力。故企业质疑设定这一门槛的意义何在?

    上述TUV的内部人士也表示,《意见》中如此高门槛的设定,可能会误杀一部分企业。“有些企业,虽然电池片效率不高,但是通过工艺可以把组件的效率做得比较高。而有些企业在电池片效率很高的情况下,做成组件后效率却不高。如果仅仅根据电池片转换效率这一标准抑制产能,会把一批企业误杀。”上述TUV内部人员解释。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商业数据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sales@cn-bigdata.cn)、可电话(400-877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