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数据网

  • 报告
  • 资讯
当前位置: > 宏观 > 国内 >

7月CPI同比上涨1.8% 央行降息可能性较低

2016-09-08 19:42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admin  

国家统计局8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CPI同比上涨1.8%,涨幅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7月PPI同比下降1.7%,但降幅较上月缩小0.9个百分点,而且环比上涨了0.2%。   今年2月到4月,CPI同比涨幅连续三个月都是2.3%。这是央行随后没有继续出台降准、降息措施的重
国家统计局8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CPI同比上涨1.8%,涨幅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7月PPI同比下降1.7%,但降幅较上月缩小0.9个百分点,而且环比上涨了0.2%。


  今年2月到4月,CPI同比涨幅连续三个月都是2.3%。这是央行随后没有继续出台降准、降息措施的重要原因。但自5月以来,CPI涨幅连续三个月下降,已经连续两个月维持在2%以下。这使人们猜想,央行会不会趁通胀压力减轻的时机实施降准、降息?目前来看,多数观点认为降准、降息的可能性比较低。我们认为,虽然CPI涨幅下降,但仍然需要防范通胀压力再次增强,货币政策应该继续坚持稳健基调。
  
  7月CPI涨幅下降,重要原因之一是猪肉价格环比下降2.1%,使同比涨幅降到16.1%。而在CPI同比涨幅高达2.3%的那几个月,猪肉价格同比涨幅都在25%以上。这一轮CPI涨幅波动呈现出“猪周期”的特征。猪肉价格为什么会在7月环比下降?从相关分析来看,主要是因为需求减弱了,供给(产量)也有所增加,但产能(供给能力)并没有明显增强。农业部发布的4000个监测点生猪存栏信息显示,3月到6月,受猪肉价格大幅上涨激励,生猪存栏量连续四个月环比增长,但同比都是下降。生猪存栏还没有恢复到去年的水平,能繁母猪存栏也是如此。那么,猪肉供给的小幅增长可能是难以持续,而后期对猪肉的需求会有所增长,因此,猪肉价格可能难以稳中有降,而是可能继续波动,某些时期涨幅还会比较大,拉动CPI涨幅扩大。
  
  而且,虽然食品价格同比涨幅连续缩小,但非食品价格特别是服务价格的同比涨幅却在扩大。7月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CPI(一般称为核心CPI)同比涨幅上升到1.8%,继续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这也显示,通胀压力还没有被真正抑制住,而且后期有反弹的可能。
  
  见微知著。透过猪肉价格以及CPI的变动,我们可以对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做两个判断:一是供给体系的效率还有待提高,需要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扩大需求应该适度,因此货币政策不能再宽松。
  
  猪肉产能没有增长,供给效率没有明显提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也能反映一些普遍问题。首先,供给的成本太高了。虽然肉价大幅上涨了,但养殖户的积极性并没有马上提高,是因为养猪的成本也增加了,销售价格的上涨未必能完全覆盖成本的上升。其次,在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中,以往的一些供给方式受到了限制,供给体系需要转型升级,才有可能提高效率。由于人们越来越重视环保,养猪在一些地方被限制。类似的问题在很多行业都存在,如何既满足环保、安全的要求,又稳步增加供给以满足增长的需求,将是一个普遍性的挑战。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在供给体系的效率没有真正提高之前,刺激需求的政策难以推动供给的增长,而将是供不应求导致价格上涨。7月猪肉价格环比下降,主要原因是需求不强。2-4月CPI涨幅高企而5月以来CPI涨幅下行,与货币政策应该也有一定的相关性——3月之前货币政策实质上偏宽松,对需求有刺激作用;而4月之后向稳健回归。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4.61万亿元,同比多增9301亿元;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7%,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3.4%,M2余额同比增长13.4%,都超过了2016年预期目标。而二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92万亿元,同比多增370亿元;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0%,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3%,M2余额同比增长11.8%,都较一季度末大幅下降,回落到预期目标之下。当然,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货币政策回归稳健未必就是CPI同比涨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但货币政策坚持稳健以维持需求适度增长而不是快速增长,无疑会对通胀压力起到抑制的作用。
  
  今后一段时期,CPI涨幅将在2%上下波动,“负利率”的存在使降息的空间变得很小。央行对降准也会更为谨慎,今年以来,外汇储备基本上维持了稳定,没有出现大幅减少的现象,央行目前没有必要采取降准的措施。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商业数据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sales@cn-bigdata.cn)、可电话(400-877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