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6 07:54 来源:未知 编辑:xiaochouyu
如果说2015年是“共享经济”在中国兴起的一年,那么2017年绝对是“共享经济”在中国泛滥的一年。疯狂的资本让中国创业者对“共享”产生了一种狂热,五花八门的共享项目遍地开花,仿佛不谈“共享”就不算创业。
有人如此调侃“共享经济”泡沫——早晨,用共享篮球和室友在小区1V1,打累了坐在共享马扎上休息一会儿。中午,骑着共享单车去见朋友介绍的女孩。相见甚欢聊了很久,手机都没电了,赶紧租一个共享充电宝用用。出门赶上下雨,借一把共享雨伞漫步雨中。聊到一个新片还不错,决定下一程去附近的影院看看,候场时用共享KTV打发一下时间。两年后,开着共享汽车去上班,下班后用共享童车推着孩子到公园玩。
市面上的共享项目层出不穷,没有最奇葩只有更奇葩。下面就带大家见识一下这些新奇项目,看哪些解决了“真痛点”,哪些是臆想出的“伪需求”:
一、共享充电
共享充电绝对是2017年第二季度的大风口,一大批共享充电企业纷纷涌现,如小电、来电科技、街电、云充吧、充充、怪兽充电、河马充电、小斑充电、掌充充电等,扫码即可租借充电宝或使用桌面模式的产品充电。这也吸引了诸多资本和知名投资机构的入局,仅在2017上半年,共享充电领域就产生了19次融资,吸金总额度超10亿元人民币。
共享充电受到大家关注,是从王刚和金沙江创投朱啸虎投资小电开始的。随后,主营美妆电商的聚美优品以3亿元人民币投资街电科技,而且发生了王思聪陈欧隔空呛声的戏码——对于共享充电宝创业,王思聪可能不太看好,并在朋友圈疑似对此事作出评论,看衰共享充电宝这事绝做不成,并放狠话:“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立贴为证。”这也让共享充电进入全民视野。
二、共享雨伞
相比共享单车、共享充电等项目,共享雨伞的模式似乎不受资本的宠爱。即便如此,仍有很多创业者投身其中。
共享雨伞的模式大致分为柜式、有桩和无桩三种,比如橙伞的产品是一个智能终端设备,外侧是一块电子屏幕,内部可以放置伞类;有桩和无桩即类比共享单车,春笋研发了有桩固定式设备,扫码即可取走;e伞即无桩式散落在大街上,供用户随取随还。
显而易见,无桩模式难免会遇到丢伞的尴尬,但有相关共享雨伞投放者表示:“这就是我们想要的,藏伞于民是初衷。”
三、共享篮球
共享篮球和共享雨伞一样,都是引发人们广泛质疑的共享项目。目前市场上出现猪了个球、一元体育、891共享篮球、敢拍共享篮球等数家企业,并已经有企业获得过千万级融资。此前,猪了个球开发的共享篮球设备的照片也曾在社交平台广泛传播。
有趣的是,朱啸虎曾在朋友圈表示:“听说创业者为我们量身定制了一系列共享经济项目,共享雨伞,共享篮球,还要到我们办公室来堵我们的门。所以在此分享一下我们投资共享经济的基本逻辑。堵门的就不必来了,我在办公室的时间也很少。”
四、共享服装
2015年下半年以来,倡导服装共享的网络租衣平台开始走入人们的视线,如跳色衣橱、多啦衣梦、衣二三、女神派、那衣服、美丽租等二十多家企业。其理念是为用户节约成本,为社会节省资源。
至今,业内对共享服装的态度偏向保留质疑。虽然很多人看好这个创意,但如何突破用户的心理障碍、解决卫生和用户体验问题,仍然困扰着每一个创业者。
五、共享KTV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共享KTV迅速占领了北上广深等地的商场和购物中心。一台配点歌系统的设备,两个音箱配两个话筒,玻璃墙内有高脚凳,用户随唱随走,这就是共享KTV的雏形。
目前,已有数十家相关企业入局共享KTV领域,最大的几家如咪哒、哇屋、友唱等。实力强的企业,已有数千乃至过万的投放数量,并且相继拿到数千万量级的融资。在玩家和资本层面,共享KTV确实蛮火的。
六、共享马扎
近日,北京街头出现了一种“共享马扎”,可供人们免费使用。所谓“共享马扎”,就比普通马扎多个码,扫码能免费使用,不扫码能直接坐。可是,这种共享马扎仅上线一天就丢了一大半。
即使在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这种新奇项目也让人哭笑不得。很明显,企业投放之前应该知道马扎会丢,共享马扎更多的是一个推广的噱头和营销载体。
七、共享宿舍
最近,共享家族又增加了一名新成员――共享宿舍。成都一所高校将暑期闲置的学生宿舍改造一番,变成了“共享宿舍”,为暑期来成都的背包客、自助游旅客提供便利。据说,入住者可通过在线预订或现场办理的形式入住,缴纳押金100元后即可获得“一卡通”,期间入住者同时共享学校食堂、图书馆等资源,日均单价约25元。
低廉的价格、良好的环境,为这个新鲜的“共享宿舍”积聚了不少人气,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这里已经接待了超过800余人次的入住。
八、共享健身
2017年5月,自助健身仓“抖吧”宣布获得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抖吧的健身仓面积在4.5平米左右,目前一仓仅容纳一人使用。近日,共享健身仓“觅跑”也进入公众视野,有消息称,觅跑已获得数千万元人民币融资。
共享健身仓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其狭小的空间形态也引来许多业界人士的质疑,后面会发展成什么样,还有待观察。
九、共享睡眠舱
7月初,北京出现了“共享睡眠舱”这一新鲜事物,它的外形颇有科技感,有着像太空舱一样的纹路,里面则有着幽蓝的灯光。用户只需手机轻轻一扫、无需身份登记,就可以用低廉的价格享受私密睡眠空间。
虽然“共享睡眠舱”很吸引眼球,但针对“共享睡眠”这一新概念,既有支持声,也有反对声。支持者普遍认为,这种睡眠舱使用简单、价格低廉,满足了不少上班族小憩的需求;反对者则认为,睡眠舱的卫生、安全隐患巨大。
十、共享遛娃车
据媒体报道,近日上海街头出现一种共享童车——网友戏称它是“共享遛娃小车”。车身上写着“扫码一元用车”,而车子的后轮有密码锁。据说,共享遛娃小车的注册使用流程与共享单车相似。
第二天,共享遛娃小车开始蹿红网络,网民们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一些网友表示,自己家不是电梯房,带着孩子又要拿推车很麻烦,只要车的质量好、安全性高,他们也愿意尝试。另一部分网友表示,如果孩子爸爸敢用这个童车,会被孩子妈妈给骂死的,孩子妈妈都是非理性地要求200%安全。
面对“共享经济”泡沫式的发展,俞敏洪在公开场合表示,对创业者来说,就是要用最好的商业模式解决客户的痛点。共享经济是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很好的思维模式,共享单车给在2、3公里之内的出行的人带来了方便,但是后面跟着做的人就没有任何思维突破了,他认为做共享篮球、共享雨伞都不会有市场。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商业数据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sales@cn-bigdata.cn)、可电话(400-877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