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数据网

  • 报告
  • 资讯
当前位置: > 区域 > 广西 >

北部湾经济区临港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16-07-19 12:01  来源:商业数据网  编辑:admin  

内容摘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北、钦、防3港的位置比较接近,建港条件也极为相似,再加上近年来对3个港口的建设,缺乏区域分工协调的指导,导致对北、钦、防3个港口城市的定位,出现了雷同的情况,从而导致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产业功能的相互重叠等不利后果。

     内容摘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北、钦、防3港的位置比较接近,建港条件也极为相似,再加上近年来对3个港口的建设,缺乏区域分工协调的指导,导致对北、钦、防3个港口城市的定位,出现了雷同的情况,从而导致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产业功能的相互重叠等不利后果。

     (一)经济发展总量偏低

     第一,经济规模小。尽管近几年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北、钦、防3市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其工业基础和经济规模都比较低,2010年3市的GDP总量为1225.13亿元,仅占2010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的10.46%。第二,工业化水平低。工业化率较低,2010年北钦防分别为41.83%、40.76%和51.57%。第三,城市化水平低。笔者所指的城市化率是城市人口与全部人口的比值,2010年北、钦、防3市城市化率分别为35.86%、10.14%和22.29%(根据2011年广西统计年鉴计算)。第四,劳动产出率水平低。北、钦、防3市一二三产业的劳动力所占比例分别为:61.1︰14.1︰24.8、51.87︰23.45︰24.68、59︰17.7︰23.3,3市第一产业劳动力的占比均超过50%。第五,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资源利用率也比较低。北钦防3市的各种资源禀赋也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合理的利用。

     (二)三次产业结构内部不合理

     2010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北、钦、防3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分别为21.7︰41.8︰36.5、26.2︰40.8︰33和15.0︰51.6︰33.4。从北、钦、防3市的三次产业占比来看,第二产业所占的比例最高,但是北、钦、防3市的第二产业主要依靠投资拉动,临海产业集群没有产生明显产生经济效益。北、钦、防3市的第三产业,虽然在三次产业结构中也占有较高的比例,但第三产业的内部构成以劳动服务等低级形式为主,金融保险、信息产业等所占比例比较低,不适应现代临港产业集群的发展要求。

     (三)经济区内部港口重复建设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北、钦、防3港的位置比较接近,建港条件也极为相似,再加上近年来对3个港口的建设,缺乏区域分工协调的指导,导致对北、钦、防3个港口城市的定位,出现了雷同的情况,从而导致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产业功能的相互重叠等不利后果。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必须进行规划和引导,加强3个港口城市功能与定位上的整合与协调,避免3市港口资源的无效配置与过度竞争。

     (四)临港高科技人才短缺

     随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临港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临港产业相关的人才需求将进一步水涨船高,但目前临港区的人才布局不合理,人才出现结构性短缺,制约广西北部湾临港区人才队伍的建设进程。另外,北、钦、防3市的人才载体相对短缺,高水平大学较少、质量不高,适应当地临港产业发展的研发机构基本空缺,这些都制约着临港产业人才的引进[5]。最后,由于北、钦、防3市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还不够大,人才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政策服务功能也不太到位,进而制约了人才智力资源向临港区的大量集聚和资源共享。

     (五)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低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临港产业集群,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托当地丰富的临港资源,以及相对优惠的国家政策,逐渐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产业链一般都比较短,经济总量的基数较小,基本位于中低档的生产、加工和制造环节。因此,这些企业生产和加工的产品,产品档次、产品附加价值和科技含量都比较低,整个临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再加上大部分临港产业过去未曾注重能耗和排放指标,现在加快发展又受到节能减排压力的影响,所有很难引进大的工业项目。

     (六)高效的公共服务机构缺失

     临港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机构、研究机构、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等公共服务机构的大力支持。政府机构为集群内部知识与信息的传递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提高各地企业间合作的效率。研究机构不断地为集群内企业提供新的知识和技术,并可以对企业的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金融机构为集群内新企业的健康成长提供金融支持。中介机构是促进集群内产学研结合的一个纽带,并在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临港产业集群发展,缺少这种高效的公共服务机构,导致临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合作意识不强、融资渠道单一,因而发展缓慢。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商业数据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sales@cn-bigdata.cn)、可电话(400-877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