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数据网

  • 报告
  • 资讯
当前位置: > 区域 > 西藏 >

2013年西藏昌都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特性分析

2016-07-19 12:08  来源:商业数据网  编辑:admin  

内容摘要:昌都地区文化资源集康巴文化精粹,具有鲜明的风格、活力和特色。在这一文化体系内:金碧辉煌的寺庙建筑,精美绝伦的壁画、唐卡、造像、雕塑等工艺作品,各具特色的歌舞、藏戏、语言、习俗、说唱艺术、生活方式、信仰习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地

    内容摘要:昌都地区文化资源集康巴文化精粹,具有鲜明的风格、活力和特色。在这一文化体系内:金碧辉煌的寺庙建筑,精美绝伦的壁画、唐卡、造像、雕塑等工艺作品,各具特色的歌舞、藏戏、语言、习俗、说唱艺术、生活方式、信仰习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地展现了康巴人特有的聪明才智、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是明显不同于别处的文化资源。

    昌都地区异彩的民族风情、浓郁的文化气息、厚重的历史氛围、典型的区域特点都是吸引国内外游客的文化旅游资源。它形象而真切地展示了自己的文化内涵与特性,以及开发旅游的可能性与重要价值,是发展昌都地区文化旅游的坚实基础。

    (一)品位独特

    昌都地区毗邻青、川、滇三省,地处横断山脉、三江并流区域,山高谷深、交通不便、相对闭塞,较好地保留了康巴人的原生态文化。康巴文化既不同于以拉萨为代表的藏区文化,也不同于以日喀则为代表的后藏文化,更不同于羌塘草原文化,具有非常独特的品位与魅力。昌都地区文化资源集康巴文化精粹,具有鲜明的风格、活力和特色。在这一文化体系内:金碧辉煌的寺庙建筑,精美绝伦的壁画、唐卡、造像、雕塑等工艺作品,各具特色的歌舞、藏戏、语言、习俗、说唱艺术、生活方式、信仰习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动地展现了康巴人特有的聪明才智、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是明显不同于别处的文化资源。

    (二)多元融合

    昌都地区是藏民族与其他民族相互交融的地区,也是茶马古道途经的重要走廊,衍生出的文化具有多元融合特性。建筑是时代的写照,寺院建筑最能反映昌都多元文化融合的特点。比如:噶玛丹萨寺就是藏、汉、纳西三个民族文化融合的典型个案。噶玛丹萨寺的飞檐斗拱,屋檐正中是藏族工匠设计建造的藏族狮爪型飞檐,左边为汉族工匠设计建造的汉族龙须型飞檐,右边为纳西族工匠设计建造的纳西族象鼻型飞檐,三种飞檐分别代表着三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再如:昌都藏戏虽然来源于卫藏一带,但它已是昌都化了的藏戏,既把昌都一带的文化艺术和风土人情有机地融合在剧情中,又使得昌都藏戏的唱腔和动作都烙上了康巴人粗犷、豪放、质朴的性格特征。

    (三)原真性强

    昌都地区是西藏东部一块神奇美丽、尚待开发的净土。境内的自然环境、生物资源、人文景观均保存良好,是游客体验原真、回归自然的理想圣地。四周林立的高山、相对封闭的环境,使昌都地区的本土文化较少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与影响,满载着历史积淀的厚重与深沉,甚至还保存着许多古文化的“活化石”,其文化的原真性保存较好,对游客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发展旅游的后发优势明显,形成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因素。无论是浓郁深厚的宗教文化、保存完好的藏式乡村建筑,还是类型多样的民俗文化等,基本保留了原生态文化古朴的内涵与特征,完全符合现代人的旅游需求。

    (四)区位特殊

    从地理空间上看,昌都地区位于康巴文化——茶马古道文化圈、香格里拉——澜湄次区域国际旅游圈、西藏旅游圈的交叠地带(图1)。2007年,国家旅游局组织编制《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规划》,昌都县被定位为一级旅游集散中心、芒康县被定位为二级旅游集散中心,这意味着昌都地区旅游业已经进入国家规划层面。西藏自治区旅游业“十二五”规划还将然乌湖一来谷冰川旅游区、芒康文化休闲旅游区列为重点开发的全区一级景区,将昌都康巴民俗休闲旅游区列为全区二级景区。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既给昌都地区发展旅游带来压力,也为其创造了良好的外围环境。昌都地区可以积极加入澜湄次区域国际旅游圈、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合作机制中,与周边地区在资源互补、线路整合、形象共享等方面相互联动、协同发展。特殊的区位优势使昌都地区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可开发的巨大潜力。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商业数据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sales@cn-bigdata.cn)、可电话(400-877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