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数据网

  • 报告
  • 资讯
当前位置: > 生活 > 汽车 >

沃尔沃输血吉利第二阶段:投121亿共线生产双品牌

2016-07-13 16:02  来源:商业数据网  编辑:admin  

继大庆和成都基地后,沃尔沃第三基地进入倒计时。记者了解到,吉利位于台州路桥的基地,即将成为沃尔沃国产的第三基地,目前已进入审批倒计时。 沃尔沃第三基地就是去年奠基的、位于台州路桥的V汽车项目基地,该基地主要生产吉利与沃尔沃联合开发的、基于CMA

  继大庆和成都基地后,沃尔沃第三基地进入倒计时。记者了解到,吉利位于台州路桥的基地,即将成为沃尔沃国产的第三基地,目前已进入审批倒计时。

  沃尔沃第三基地就是去年奠基的、位于台州路桥的“V汽车项目”基地,该基地主要生产吉利与沃尔沃联合开发的、基于CMA平台研发的代号为“L”的全新品牌车型。

  CMA平台作为吉利与沃尔沃产权共享的平台,意味着一旦该基地生产沃尔沃品牌车型获得批准,沃尔沃品牌将与吉利旗下“L”品牌实现共线生产。这至少表明了两个风向:吉利与沃尔沃进一步融合、沃尔沃进一步下探。

  沃尔沃下探寻找新空间

  “V汽车项目”原址是台州路桥浙江豪情汽车有限公司,去年为了给吉利CMA平台的新产品腾出空间,路桥基地老产品全部搬迁。

  根据台州市路桥区发改局的公开资料显示:“V汽车项目”新基地由上海沃尔沃总部、香港吉利上市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三方共同出资。

  去年年中,沃尔沃汽车集团CEO汉肯·萨缪尔森(Hakan Samuelsson)也曾向媒体透露,“我们已经决定使用欧洲根特(Ghent)工厂投产CMA新车。在中国,我们也在考虑这件事。”

  此前业内曾猜测路桥基地是沃尔沃国产的第三基地。不过,此事并未得到吉利和沃尔沃方面的认可。因为,该基地如果生产沃尔沃车型,必须获得有关部门审批。

  据记者了解,目前,审批已经进入倒计时,总投资121亿元、建成后具有年产20万辆乘用车产能的“V汽车项目”顺利获批后,沃尔沃第三工厂也将尘埃落定。

  吉利收购沃尔沃以后,为沃尔沃注入了新生的动力。作为二线豪华车品牌,沃尔沃从国产第一天起,就希望在中国——第二本土市场进入一线豪华车企行列。

  不过,受到种种限制,沃尔沃在产品定价上一直高高在上,这也使得沃尔沃无法跟上近年来一直在下探的豪华车一线品牌ABB的脚步。

  今年上半年,沃尔沃中国市场的销量为4.07万辆,同比增长6.3%。不过,与其在2020年前实现全球80万辆销售目标,以及基数较大而又增速不减的ABB相比,沃尔沃在华表现并不出色。

  奔驰2016年1-6月在华销量达21.53辆(不包含smart和港澳台市场),同比增长34%。奥迪和宝马虽然今年上半年增速与沃尔沃相当,但其基数 较大,其中奥迪仅5月份销量就超过5万辆,是沃尔沃上半年销量总和,就市场份额而言,奥迪占据中国豪华车市场30%以上份额。

  加上近年来中国豪华车整体市场增长明显放缓,增速从超过20%回落至不到10%,为此ABB也展开了一轮价格战。规模不及ABB,定价相对较高的沃尔沃,如果不迅速降低购买门槛,达成目标面临一定压力。

  压力导致近年来沃尔沃在中国区高层频繁换防,虽然高层的变动有很多原因造成,但沃尔沃定价太高,中国市场没有价格主导权,成本居高不下,导致沃尔沃在中国业绩提升较慢,也是中国区高层频换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平台保持品牌差异化

  当竞争对手纷纷推出紧凑型车抢占市场时,沃尔沃的紧凑型车计划也箭在弦上。由吉利和沃尔沃联合研发的CMA紧凑型车平台,或许能帮助沃尔沃解决眼前对紧凑型车的需求。

  萨缪尔森曾表示,在CMA架构基础上开发新一代沃尔沃V40掀背旅行车“是一个较好的猜想”,理由是该车是当前沃尔沃唯一在全球销售的紧凑车。

  不过,沃尔沃此时推出小型车,时机已无优势,ABB纷纷已经在小型车领域布局,小型车辆的利润率也大幅度缩水。

  因此沃尔沃需要寻找合作者共同承担开发和制造成本,打造具备竞争力的新车。CMA紧凑型车平台,即是由吉利中欧汽车技术中心(简称CEVT)开发。

  吉利依托CMA平台开发的“L”品牌产品,是吉利继续向上走的标志性产品,产品力将优于博瑞和博越,目的是继续改变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看法。长期目标是将大众、丰田等合资品牌作为竞争对手。

  CMA模块化平台能使同平台同地共线生产的“L”品牌,和CMA平台上开发的沃尔沃品牌产品,在共享产能,共享零部件,优化成本的同时,保证两个品牌的明 显差异化。比如,“L”品牌和CMA平台沃尔沃品牌的变速箱模块,其中有50%-60%左右的零部件是共用的,另外40%到50%则是不同的。也就是说, 沃尔沃在价格下探的同时,仍要保持其豪华车特色。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商业数据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sales@cn-bigdata.cn)、可电话(400-877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