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数据网

  • 报告
  • 资讯
当前位置: > 数据 > 行业经济 > 医药保健 >

2016中国医药卫生行业发展形势及前景分析

2016-09-23 10:42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消费方式重构,用户体验优化

  首先是医药消费可支付水平的提升。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在2014年达到7575美元。大众消费的重点从传统的消费品向满足更高层次身心健康需求的消费品逐渐转移到高层次服务领域,如医疗、教育等,仅中国的私人医疗市场规模就在2008-2013年间增长了4倍,人均医疗卫生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已经从2010年的10%提高到2014年的13%。

  其次医药消费者的行为方式也在改变。在网络时代,医药产品的用户将出现新潮的数字病人。这一类患者人群,一旦出现不适,会通过网络信息进行自我诊断;选择医院也会先搜索网络评论,会借助互联网医疗、可穿戴设备等最新科技和新模式,这一人群在快速增长。满足数字病人的用户体验可以作为商家今后的主攻方向。

  患者对于医药产品使用的安全性和功能性的要求更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对药物安全性更为关注。以药物剂型为例,美国市场上,口服制剂占了绝大部分,而注射剂仅占不到3%的份额。而中国样本医院市场中,化学用药的注射剂和粉针剂合计占据整体剂型的64.6%。中成药中,主要以口服制剂为主,中药注射剂和粉针剂合计占了整体剂型的34.6%。

  今后药品流通行业销售额将继续保持中低速增长,流通微利化的状态还将持续。随着移动互联技术不断发展,在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下,药品流通行业利用内外资源、打破信息壁垒、推动行业跨界向医药供应链上下游服务转型将是未来的发展主流。现代医药物流将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同时构建专业的第三方医药物流配送体系,建立和完善跨行业、跨区域的智能医药物流信息服务网络也成为必然。中国医药流通业将会形成:大型全国型商业的垄断化,地方区域型商业的扁平化,特色型商业的专业化,连锁型商业的托管化,电子商务的常态化。

  移动互联网将成为未来医药消费中增长最快的渠道。2014年中国医药B2C市场规模达76.3亿元,2015年突破150亿元,2017年接近450亿元。企业需明白,中国电商竞争已进入寡头垄断时代。未来,平台型电商将更具竞争核心,其庞大的流量更适合各个卖家环境,未来格局的主导力量是BAT巨头+少数医药细分平台。

  出口结构调整,参与国际竞争

  中国医药的出口结构也在不断改变。化学原料药向多元化、精深化发展,尽管出口增速徘徊不前,但化学制剂出口比重在不断增长,2014年化学制剂出口29.38亿美元,占全部医药出口额的5.3%。“十三五”期间,一致性评价将带来国产仿制药洗牌格局,产品质量也将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一致,这为中国制剂的出口增强了信心保证。仿制药生产标准提高,出口高质量仿制药已经成为国内仿制药产业转型的一种选择,已有不少药企通过OEM贴牌或者自主品牌的方式把国产高质量仿制药打入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未来的中国医药市场上,仿制药和原研药将真正地进行公平的竞争。

  中国一些仿制药质量已显著提升,顺利敲开FDA大门,目前国内药企生产的能在美国上市的制剂品种共计38个。疗效确切的中成药通过FDA走出国门,无论结果如何都对中医药行业具有划时代意义,目前国内正在进行FDA认证的中成药有6个。

  医药投资热度持续攀升

  医疗信息化、高性能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成为重点突破领域,也将成为未来几年医药投资热点。当前,医药行业一直受资本青眯。2015年上半年以来,药企加码生物科技的并购案例共24起,而2014年同期案例仅8例。

  在医疗信息化投资方面,“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是建立起全国远程医疗体系,依托三级医院,然后延伸、放大优质医疗资源。在此背景下,医药企业应多关注远程医疗的建设进展。

  高性能医疗器械也是医药投资热点。2019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6,00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约为16.8%。在目前的医疗机构中,只有低端耗材和黑白B超等低端领域的产品来自国产,而CT、MI、核磁共振等高端医疗器械基本被国外产品垄断。“十三五”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成为突破点,数字化诊疗设备、组织修复与可再生材料、高端医学影像产品等领域将迎来发展良机。到2030年前,中国预计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出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

  2016年及“十三五”预测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开始进入增长的慢周期。未来五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严峻,增速放缓将抑制医药经济增长。近几年公共财政收入增幅处于下滑趋势,但财政对医疗卫生支出还保持增长,并且明显向医疗民生领域倾斜。今后医药企业面临税务合规性要求的压力加大,这在短期内对行业影响较大;医药出口不理想也将妨碍行业的增速提高,政策上扶优扶强的导向不变,有品牌的大型企业或享受更多政策倾斜。

  “十三五”期间,我国医药经济增幅趋缓的判断不变,医药经济从原先的超高速增长,转变为中等偏高速的增长仍然可期;“十三五”的头两年医药增长形势会相对严峻,而后三年有望复苏;相信医药行业朝阳产业的特质不会改变。总的来说,我国要坚持推进医药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最终通过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据相关监测数据预测,在中国GDP增幅不低于6%;全球经济下滑不会使医药出口负增长;没有突发重大疫情的预测前提下,2016年医药七大子行业工业总产值预计约32,100亿元,同比增长11.3%;中国药品市场总规模有望达到29,044亿元,同比增长约为8.7%。预计到“十三五”末,2020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48,400亿元,同比增长11%-13%,销售收入将增长到43,866亿元,同比增长10.4%。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商业数据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sales@cn-bigdata.cn)、可电话(400-877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