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数据网

  • 报告
  • 资讯
当前位置: > 政策 > 地方 >

赵弘:北京带动了全国 却没有很好的带动周边河北

2016-08-24 20:33  来源:财经网  编辑:admin  

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弘 【财经网讯】 北京带动了全国,却没有很好的带动周边。河北和北京落差比较大,由于种种的原因,造成北京周边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善。因此,北京的创新资源并没有很好的在周边落地,很多企业选择越过北京和天津

 

1

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弘

【财经网讯】“北京带动了全国,却没有很好的带动周边。河北和北京落差比较大,由于种种的原因,造成北京周边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善。因此,北京的创新资源并没有很好的在周边落地,很多企业选择越过北京和天津,到长三角和珠三角产业链、产业集群相对比较完善的区域来转化。”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弘先生5月18日在2016京津冀产业创新协同发展高端会议上作出表示。

北京的科技成果在某种程度上呈现一种导弹式的外溢。赵弘举例子说道,江苏占吸纳中关村的技术辐射的是第一位,上海是第二位,河北还算不错,排在第三位,天津排在第七位,所以可以看到河北这几年发展还是不错的,但是整体上还不是所期望的那么多。

赵弘指出,北京的交通两个短板,一个是中心城的地铁密度远远不足,承载力不够,造成严重的拥堵,第二个缺乏郊区的补助,北京一方面自己交通拥堵,另外一方面资源不能辐射周边,北京真正意义上的市郊铁路零公里,所以说北京不但没有带动河北,连北京周边的郊区都没有带动起来。近十年北京新增加的外来人口集中在朝阳区、昌平区、海淀区、丰台区、大兴区和通州区占了83.5%,但延庆、平谷和密云都有很好的平原空间资源,这三个区承接的外来人口之和只有2%。为什么大家要集中在市中心,这体现了北京摊大饼的模式,没有通过城市规划和轨道交通的建设,没有把人口有序的疏解在周边,而是被动的通过摊大饼来承接资源,因此使得北京的创新资源没有很好的带动郊区发展,也更没有很好的带动河北临着北京周边的城市来发展。

“ 我们非常高兴京津冀的发展提出了一个轨道上京津冀的建设,在此程度下北京和周边的合作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北京更好的发挥源头创新作用,而周边承接它的孵化转化产业化,这使得周边能够形成很多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共同来构建一个创新的共同体,来支撑北京所谓的定位,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赵弘称道。

以下为发言实录:

赵弘:好,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企业家,今天非常高兴参加我们京津冀产业协同创新这样一个论坛,借这个机会把我们团队对于京津冀发展当中廊坊的定位以及它的发展的一些研究成果给大家做一些交流。我演讲的题目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打造“创新廊坊”》我是北京社科院副院长,…联合共建的一个研究院,同时它的承载主体是北京风笛,今天演讲三个内容,第一个部分,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亟待从创新城市向创新城市群演进,第二个,廊坊具有建设创新成群的重点节点城市的又和条件,第三,推进创新廊坊建设要突出四个强化。

第一个观点,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亟待从创新城市向创新城市群的演进,京津冀斜投发展,一项核心任务就是发挥首都创新资源优势,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根据我们团队的研究,发现有这么几个重要的特征和趋势这就是世界级的创新中心都在经历从创新城市向以中心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的演进,也就是说这些城市群当中不同节点城市承担着整个城市链条不同的功能或者有不同的产业特色,或者有不同创新的特征。比如我们今天有两位来自硅谷的嘉宾,他们一会要发表演讲,根据我们的研究发现,在硅谷,是有几个小的城市组成,在比如旧金山,旧金山湾既是文化中心又是金融中心,再比如奥克兰是港口和高端制造业的中心。

实际上这几个各有特色的创新城市,共同构成了以硅谷这样一个名分为代表的一个城市群,这个城市群在美国创新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很多大的创新企业都在这个区域,再比如美国比较早期创新的高点128公路,我们看到128公路紧紧围绕着波士顿来展开,在这个90多公里程的128公路上,离波士顿十几公里二十公里的区域上有很多高科技企业在这个地方,其实它的园区也有很多个,这些园区里面的企业实际上70%以上都来自于麻省理工,以及波士顿其他这些学校的毕业生所创立的研究机构。

再比如东京,我们看到它一方面像周边的区域辐射它的创新资源,另外一方面通过科学的建设,把日本东京的功能在空间上进行一个安排,可以看到一个创新城的新城市,在集中了日本30%的国家级的研究机构,曾经诞生了4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所以我们看到筑波已经成为一个很强的创新城市。

我们北京聚集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二分之一的院士,五分之一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每一年,每万人产生的发明专利达到了61.3件,居全国的首位,每一年向北京以外输出的科技成果,交易额达到3千多亿元,2014年是3137.2亿元,占到全国的三分之一,我们排在第二位的是上海,但是我们排在第一位的北京是排在第二位的5.3倍,北京已经发挥出带动全国创新发展的这样一个作用。

但是我们说,这种带动作用核心是通过中关村这样一个辐射带动,比如中关村在2014年它在北京以外设立的分支机构就有9053家,它的分布遍布我们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关村上市对外辐射的收入,当然这个收入是记在当地的,如果从概念上数字上来算的话,那么这个数字之和就有1.3万亿,占到中关村的企业的合并报表总收入的73.9%,也就是说接近四分之三的这样一个产出是在北京以外实现的,如果从单个企业算它的产出总规模的话,四分之三在外地,在北京以外。所以北京实际上担负了一个辐射带动全国作用的地位。

但是我们说,北京带动了全国,却没有很好的带动周边,因为在我们周边河北和北京落差比较大,特别是由于种种的原因,这个原因很复杂了,造成我们周边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或者不够完善,因此北京的创新资源并没有很好的在周边落地,因为很多的企业选择是越过了北京和天津,到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些地方产业链产业集群相对比较完善的区域来转化。

所以北京的科技成果在某种程度上呈现一种导弹式的外溢,举两个例子可以看到,我们江苏占我们吸纳中关村的技术辐射的是第一位,上海是第二位,河北还算不错,排在第三位,天津排在第七位,所以我们看到我们河北这几年发展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们说整体上还不是我们所期望的那么多。

再比如说,北京的小米,中关村的小米,小米在全国有12家的企业,大的企业跟他合作,但是有七家在深圳,还有两家一个在汕头一个在东莞占了九家,不在珠三角的只有三家,我们京津冀一体区一家都没有,所以我们看到北京产业的转化并没有落在我们天津,落在我们河北,这是我们非常感到,我们合作当中特别着力在加强的一个方面。从更深层次因素来分析,这和北京空间结构的布局,交通结构的供给是有关联的,因为北京始终没有打破单中心的格局,没有把这种功能辐射周边,包括我们河北挨着北京的地区,没有形成一种空间格局,但是这个里面和我们的交通结构有关系,我们研究国际上很多的大都市,他们的交通结构都是有轨道交通占主导地位的公共交通来承担,而北京虽然强调公共交通,但是轨道交通严重滞后,没有发挥出承载主要交通功能的作用,因此诱发了私人小轿车的过渡使用,从而造成了北京交通拥堵,同时周边又得不到发展,所以北京实际上存在很大的落差,我们称之为两个孤岛,一个是北京中心城和郊区存在一个很大的落差,中心城形成一个孤岛,另外一个方面,北京市和周边特别和我们河北,我们形成一个孤岛,这个使得我们河北的发展没有获取足够的北京的辐射,换句话说北京的辐射没有足够的带动河北的发展。

所以我们从交通研究这张图可以看到,我们北京的交通两个短板,一个是中心城的地铁密度远远不足,承载力不够,所以人们就要开车上下班,造成严重的拥堵,第二个缺乏郊区的补助,这两张图是一个明显的对比,左边是东京,右边是北京,我们看到东京的地铁密度非常的密,90%的人上下班乘坐地铁,而北京远远不是如此,右边是北京,北京一方面自己交通拥堵,另外一方面它的资源不能辐射周边,大家看轨道交通、市郊铁路是承载铁路最重要的通道,纽约有3000公里,东京2031公里,巴黎1867公里,北京真正意义上的市郊铁路零公里,所以说北京我们不但没有带动河北,我们连北京周边的郊区都没有带动起来,我们做了十年的分析,大家看一下这张图,近十年北京新增加的外来人口当中,集中在朝阳区、昌平区、海淀区、丰台区、大兴区和通州区的就占了83.5%,但是活跃在北京市,延庆、平谷和密云都有很好的平原空间资源,但是这三个区承接的外来人口之和只有2%,为什么大家要集中在市中心,这就是体现了北京摊大饼的模式,没有通过城市规划和轨道交通的建设,没有把人口有序的疏解在周边,而是被动的通过摊大饼来承接资源,因此我们看到因为这些资源使得我们北京的创新资源没有很好的带动郊区发展,也更没有很好的带动我们河北临着北京周边的城市来发展。

我们非常高兴京津冀的发展提出了一个轨道上京津冀的建设,未来我们这个区域能够成为一个非常好区域,这个程度下我们北京和周边的合作就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北京更好的发挥源头创新作用,而周边承接它的孵化转化产业化,这样使得我们周边能够形成很多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这样的产业园区,共同来构建一个创新的共同体,来支撑我们北京所谓的定位,就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这是我谈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廊坊具有建设创新城市群的观点,因为我们对廊坊做了两年多的研究,还是比较了解它的情况,从区位来讲离北京市五十公里,这恰恰是我们所说的,在国际大都市中间建设创新型城市,创新卫中心的区域,特别它的高铁有的已经开通了,因此几个城际完成以后,就可以和北京形成一小时城市圈,我们到廊坊来创业和创新,那么在交通上就没有了障碍,同时我们发现廊坊在创新方面确实走在河北的前列,比如科技型企业有133家,占全省第一位,创新创业的平台载体也比较丰富,它的企业创新中心43家,院士和博士后工作站14个,全国第一家博士后成果的转化基地落户在固安,共有省级以上开发区39家,其中省级以上的高新区有6家居全省的首位,同时有20家的孵化器,四级以上的众创空间,这些资源都成为未来廊坊打造创新廊坊的一个基本的基础和条件。特别廊坊的产业基础还是非常好的,电子信息,像我们知道的华为,富士康、京东方等等都在这个地区。

2014年它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280亿元,产业总值占据河北的四分之一,就是这个产业,一个城市占到河北省的四分之一,可以看到它的集中度是比较高的,特别作为生物医药在固安发展的非常好。

第三个,借这个机会谈一谈廊坊创新或者创新廊坊,我认为要突出四个强化,第一个要强化创新主体的建设,廊坊现在有很好的基础,但是创新主体还是不够,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我们有很多大的企业,还是有意愿到北京来发展借助北京的创新资源和服务资源能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这就是所谓总部经济的发展动向,总部经济不是人为的一个概念而是对规律的概括,就是因为我们有很多地区的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他要寻求更大的发展但是在当地没有人才招人很困难,创新很困难,怎么办呢?用最低的成本把总部移居到大都市来,他的研发设计全部在大城市,他的生产还在原地,现在北京在控制整个人口的增长,其实我们城六区已经不允许总部进驻,实际上对我们廊坊近在咫尺的廊坊有很好的机会,有需求的企业可以在廊坊落地,建设一批研发平台,专业化的都市平台,孵化器,服务平台等等。同时我们廊坊可以加强与一些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等的一些资源对接。

第二个强化产业集群的打造,产业的发展我们发现经过几个阶段,第一个由分散发展向园区集中,这是第一个阶段,这种集中是物理空间的集中,这种是简单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就是内部形成分工,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这种关联,内在的联系我们这个阶段叫做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现在的发展进入到第三个阶段,由更多的创新资源服务资源介入其中,形成知识的共享和外溢,形成产业的生态体系,进入第三阶段,现在中关村已经进入第三阶段,我们廊坊的很多园区都在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来扩展和提升,也就是说从原来没有关联的企业空间集聚向内在分工的这种联系来转变,所以廊坊未来要瞄准第三阶段这个更高的目标,但是从第二阶段切入引进更多的同类资源在廊坊集聚,因为这种集聚能够降低成本,能够降低配套成本,这是很多企业看好的。

第三个强化空间资源的优化,廊坊地域面积还是比较大的,我们从北到南这些区域还是有不同的特点,我们北三县集中了几十万人居住,但是产业远远不够,解决职住不平衡的矛盾是我们北三县的节点,廊坊市区有更好的服务这一块要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把一些创新功能放在我们廊坊市,南部借助于临空经济向着国际化高端化的发展方向。

第四个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刚才我们蔡昉院长特别强调了改革,创新廊坊更重要的是要从创新环境上来打造,我们中关村这么多年做的重要一件事情就是营造环境,中关村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实际上就在于几十年来孜孜不断的就是要强调我们要打造内海外环境,就像我们硅谷一样这样的环境,这是中关村的目标,廊坊我提出来是不是可以打造类中关村环境,按照中关村的目标我们的政策体系来设计,这个里面我们觉得要在利益共享机制方面,比如GDP怎么分,北京转移过来的企业税收和当地怎么分成,这些方面可以探索,同时我们人才交流机制,我们除了干部挂职这种机制之外,能不能推动更广泛的干部和人才的交流。再比如我们高新技术企业到河北廊坊来,我们的资质能不能衔接,很好的享受高科技的政策,再比如我们来了以后的土地政策能不能优先供应,我们的环境指标能不能给予适当的支持,等等这些改革方面的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相信随着我们这样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软硬条件的具备,未来在我们京津冀周边能够崛起一些各有特色的产业集群,产业新城,共同来构建以首都为中心的这样一个世界级创新成群的一种打造。

2016年5月18日,值中国河北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之机,由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河北省商务厅、河北省发改委、河北省工信厅、廊坊市人民政府共同协办,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财经》杂志、廊坊市商务局共同承办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高端会议,就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三地的产业协作与升级献计献策。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商业数据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sales@cn-bigdata.cn)、可电话(400-877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