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数据网

  • 报告
  • 资讯
当前位置: > 宏观 > 动态 >

长江经济带建综合交通立体走廊 沿江高铁与黄金水道互补

2016-09-22 15:57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近日正式印发,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并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   在谈到对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近日正式印发,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并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

  在谈到对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要“围绕建设长江大动脉,加快铁路建设步伐,优先实施消除铁路“卡脖子”工程,形成与水道功能互补、衔接顺畅的快速大能力铁路通道”。

  按照这一思路,备受长江沿线地区期待的高铁沿江通道的建设进程可能将进一步受到关注。

  此前6月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就提到了沿江通道这个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中重要的“一横”。

  当时的《规划》提出,建设上海~南京~合肥~武汉~重庆~成都,包括南京~安庆~九江~武汉~宜昌~重庆、万州~达州~遂宁~成都(其中成都至遂宁段利用达成铁路),连接华东、华中、西南地区,贯通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等10城市群。

  《规划》还提出,高速铁路主通道规划新增项目原则采用时速250 公里及以上标准(地形地质及气候条件复杂困难地区可以适当降低),其中沿线人口城镇稠密、经济比较发达、贯通特大城市的铁路可采用时速350 公里标准。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江是黄金水道,相较于水路运输,高铁作为高速的轨道交通,可以促进人流和货物流的快速流动。它将长江沿线22个重要城市有机地串联为一体,更加有利于城镇化格局发展和中西部城镇群的发展,更对东中西部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一带一路”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李迅认为,沿江高铁建设采用时速350公里的标准,更是能够有效缩短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带动铁路沿线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对于我们国家拉近经济差距,改善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发展失衡状况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目前横贯东西的铁路大动脉即沪汉蓉铁路,主要由成渝客专、渝利铁路、宜万铁路、汉宜铁路、合武铁路、合宁铁路、沪宁高铁组成。由于各段地形因素,修建标准不统一,一列火车从上海到成都无法保持高速行驶,全程需要16个小时。同时,现有的沪汉蓉铁路客流压力大,运能不足、速度难以提升的问题日益凸显。

  高速沿江通道是长江经济带建设高效铁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个长江经济带观察,高铁沿江通道的建成后,被业界认为将填补中国陇海和浙赣之间700公里无横向铁路的空白,与陇海线、京广线、京九线共同构成我国铁路干线的十字形网络,并与纵向跨长江铁路和沿海铁路接轨,大大提高中国铁路的灵活性。

  2014年9月25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依托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称,要建设上海经南京、合肥、武汉、重庆至成都的沿江高铁和上海经杭州、南昌、长沙、贵阳至昆明的沪昆高速铁路,连通南北高速铁路和快速铁路,形成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快速铁路网。

  西南交通大学运输与学院彭其渊教授认为,沿江高铁不仅是是国家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中“八横”的主要通道之一,也是连接东西的一条重要干线。对欧亚大陆桥起到一个平行和分流的作用,是带动整个长江沿线城市经济开发的一条非常重要的路线,从功能上是可以融入“”战略的线路。

  李迅表示,沿江高铁在重要的节点城市设站,对城市交通枢纽建设有积极意义。这条沿长江布设的,将使得长江经济带上的成渝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圈以及长江三角洲连成一片,不仅串联起了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等特大城市,还有一些中小城市,将辐射带动铁路沿线广阔腹地的小城市、小城镇发展,从而将有力促进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协同发展。

  6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制定的《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全国布局33个综合性交通物流枢纽。其中,长江经济带的上海、苏州、南京、武汉、长沙、重庆、成都等城市列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据媒体报道,长江经济带上各省市已经规划了诸多东西贯通的高铁线路,比如考虑到目前南京到安庆的高铁已经通车,安庆到九江的高铁也已规划。九江到岳阳,岳阳到张家界(000430,股吧),岳阳往西到重庆及攀枝花,均规划有铁路。此外, 湖北省“十三五”规划也提出了修建武汉到杭州的铁路。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商业数据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sales@cn-bigdata.cn)、可电话(400-877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