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数据网

  • 报告
  • 资讯
当前位置: > 宏观 > 动态 >

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出台一周年:多项政策落地开花

2016-09-22 15:58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自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起,至今已满一周年。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不仅没有停滞,还释放出了空前加速的信号。   多位国资专家在接受《中国企业

   自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起,至今已满一周年。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不仅没有停滞,还释放出了空前加速的信号。

  多位国资专家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时值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出台一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G20峰会开幕式上强调“要把改革进行到底”,更鲜明地表达出了推进改革的决心。目前,前期的政策准备阶段基本已经完成,并已经进入到政策全面实施的总攻阶段。2016年上半年的表现已然不错,预计下半年将有更多国企改革落地开花。

  改革频现加速信号

  政策层面上,国企制度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多项改革文件相继出台。《指导意见》明确其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加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更趋合理,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培育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有骨干企业,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这也标志着新一轮国企改革正式全面开始。

  自此之后,国务院陆续出台了《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等17个国有企业改革的专项文件或方案,“1+N”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具体到各个地方,也因地制宜,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台了国企国资改革文件多达394件,国企改革的“路线图”和“施工图”逐渐清晰。

  “国企改革的主体框架已经搭出来了。现在很多重要的改革措施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继顶层设计文件出台后,今年各有关部门将会进一步完善文件体系,同时研究出台一些规范性文件,使改革政策更加具体、更加可操作。”

  企业层面上,国有企业改革意愿强烈,纷纷参与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央企兼并重组、落实董事会职权、国企信息公开等多项试点改革中。其中,中粮集团、国投公司继续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工作,并陆续将21项权利归位于或授予企业。在此基础上,诚通集团、中国国新被选为开展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神华集团、宝钢、武钢、中国五矿、招商局集团、中交集团、保利集团等7家企业被选为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截至目前,新一批试点的央企已达22家。

  在地方国企层面,各地共启动国资国企改革试点147项,已有50项取得阶段性成果,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探索积极推进,取得了良好效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兼并重组方面,各大央企可谓是动作频频。近日,国资委宣布中国建材与中国中材实施重组。这是继中国五矿与中冶集团、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中远集团与中国海运、中粮集团和中纺集团、中国国旅(601888,股吧)和港中旅之后,今年又一对大型央企着手实施资产重组。加上之前的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招商局和长航外运、中电投和国家核电的重组,目前央企数量已减至104家。

  此外,还有数据统计,截至8月31日,共有70家中央和地方国企上市公司处于停牌状态,原因是筹划重大事项。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央企业户数年内有望整合到100家之内。

  各地进入政策落地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已有25个省份出台了国企改革方案,近40个地级市发布了2016年的国企改革工作计划。其中,提高证券化率、清理“僵尸企业”、兼并重组等方面的改革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展。此外,以混合所有制为导向的市场化兼并重组也将加速,包括整体上市以及整合重组都是下一步地方国企改革的重点。

  作为国企改革排头兵的上海,将金融创新与国资改革相结合。上海市政府发布《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提出将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为重点,利用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并加快建设面向国际的市场,扩大跨境人民币融资渠道和规模。截至目前,有18家上海市国资上市公司筹划资产重组。

  据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国资委党委书记金兴明介绍,上海将全面完成市管企业公司制改革,加快企业集团整体上市和核心资产上市,确保整体上市企业占竞争类企业总量40%以上,“十三五”末力争超过50%。今年要在实现金融企业国资统一监管的基础上,探索“实体经济(产业)+虚拟经济(金融)+技术经济(互联网)”新模式,实现产融结合。

  山东提出要“跑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已基本搭建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制度框架。目前山东设定的70项改革任务中,除员工持股办法需待中央明确相关政策外,其余已全部完成。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组建改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进高管人员契约化管理、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实施财务等重大信息公开、建立防止利益冲突机制等改革举措均走在全国前列。此外,山东省还着力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大国资委”监管框架初步形成。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重庆,重点领域的改革亮点频现。积极搭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3+3+1”平台,推进建工股份等国企优质资产证券化,加大供给侧改革力度,加快“僵尸企业”和空壳企业处置。今年以来,重庆市以资本为纽带、以重组为主线,围绕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不断深化国企国资改革,改革红利得到有效释放。

  目前新一轮全面振兴东北经济已经开启,国有企业成改革“先锋军”。今年上半年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总部设在东北地区的中央企业先行开展改革试点。加大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东北地区中央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地方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具体模式和途径。

  下一步重点关注三方面

  首旅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段强表示,国企改革有自身的逻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单改哪一项都是不够的。这也是我们在改革实践中认识到的。

  有业内研究者表示,前一阶段的动作为继续推进国企改革打下了较为牢固的基础,也进一步坚定了国企改革的信心。下一步,无论是央企还是地方国企,各项改革都将会不断深化,预计兼并重组、去产能以及地方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三个方面的力度会进一步得到加强。

  央企重组将会以多种形式向前推进。资深国资专家李锦认为,在“大企业时代”背景下,按照国内外市场竞争与央企瘦身健体的内在需要,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重组将成为国企供给侧结构调整的中心枢纽,以强强联合为龙头,兼并重组、专业化整合、拆分重组、内部资源整合、并购重组、混合参股、关停并转、托管与混合经济等多种方式运用的案例将不断涌现。

  方正证券(601901,股吧)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指出,未来,央企在军工、通信、基建、能源、化工等仍有大量企业存在合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国资委将全面铺开央企改革试点工作。从地方层面来看,地方国企的兼并重组也是重点,多地已设定较为量化的兼并重组目标,要求缩减地方国企数量及打造大型企业集团。

  国企去产能将会结合供给侧改革继续加速。此前,国资委宣布将全面铺开央企改革试点工作,主要有两个工作方向,一是结合供给侧改革,推动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尤其是在能源性央企的去产能上更是定出了明确的硬性目标,即从2016年开始,争取用2年时间压减中央企业钢铁煤炭现有产能的10%左右,3年内处置央企子公司中的345家“僵尸企业”,用5年时间压减央企钢铁、现有产能的15%左右,使中央钢铁企业结构更加合理,活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地方国企改革承压提速,混合所有制成亮点。作为国企改革的前沿地区,地方国资委的改革压力颇大,但也动力最足。

  以重庆市为例,在推进国企混改方面,重庆市通过扎实推进PPP投融资项目,推动国资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2016年重庆市拟重点推进的PPP项目有13个,项目总投资约613亿元。与此同时,重庆市属国企还会进一步发力,根据自身实际分别采取增资扩股或部分股权转让等方式,引进核心技术或资金,增强企业实力,并通过其他投资者特别是民营投资者的进入,转换企业体制机制,促进企业发展。

  山东省政府为了助推混改,制定出台了19个与国有企业改革相关的文件,将改革任务细化分解为20类70项逐个“击破”;此外还成立了山东国惠改革发展基金,一期将形成200亿元规模,2只子基金已设立。山东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国惠基金下一步的主要定位就是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引入社会资本方面发挥独特作用。

  辽宁省政府为了引入战略投资者,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向省内外战略投资者首批出售本钢集团、华晨集团、交投集团、水资源集团、辽宁能源集团、辽渔集团、抚矿集团、沈煤集团和铁法能源等9家企业的股权,全面推进“混改”。根据沈阳产权交易所公告,本次推出的9户省属国有企业,涉及总资产近6700亿元。据辽宁省当地有关人士介绍,这是辽宁省的核心家底,不仅资产质量好,而且有些盈利也很强。

  近期,多省市纷纷制定相关细化方案,将着力点落在了以混合所有制为导向的市场化改革,并有大范围铺开的趋势。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商业数据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sales@cn-bigdata.cn)、可电话(400-877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