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数据网

  • 报告
  • 资讯
当前位置: > 区域 > 黑龙江 >

2013年黑龙江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模式选择

2016-07-19 11:50  来源:商业数据网  编辑:admin  

内容摘要:从国际经验上看,国外的资源型城市存在三种发展态势。第一种态势是走向衰落,这些城市大多位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如美国早期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在犹他州、加州、内华达州有数量众多的所谓鬼城,几乎全部是矿区被开采后废弃的遗址。 一、资源型城市的

    内容摘要:从国际经验上看,国外的资源型城市存在三种发展态势。第一种态势是走向衰落,这些城市大多位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如美国早期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在犹他州、加州、内华达州有数量众多的所谓“鬼城”,几乎全部是矿区被开采后废弃的遗址。 

    一、资源型城市的“资源诅咒”假说

    资源型城市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曾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一些资源型城市相继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以黑龙江省为例,在黑龙江省13个市(地)中,有各类资源型城市7个,经济社会发展比较滞后。如何在资源逐渐枯竭的情况下,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破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难题的必由之路。

    从国际经验上看,国外的资源型城市存在三种发展态势。第一种态势是走向衰落,这些城市大多位于南美洲和北美洲,如美国早期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在犹他州、加州、内华达州有数量众多的所谓“鬼城”,几乎全部是矿区被开采后废弃的遗址;在玻利维亚以及智利北部的许多地方,也存在类似的遗址。第二种态势是停滞发展,这些城市大多位于东欧地区,如俄罗斯鞑靼共和国的首府阿尔美其也夫斯克、阿塞拜疆共和国首府巴库等,在这些城市的发展史中,既经历过因石油工业建设而创造的繁荣,也曾面临因石油产量低迷而产生的经济衰减问题。第三种态势是持续发展,比较典型的有日本的九州、美国的休斯敦、英国的米德兰黑色区、加拿大的萨德伯里、法国的洛林以及德国的鲁尔等,这些城市都曾面临“资源诅咒”和产业单一,最后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实现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商业数据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sales@cn-bigdata.cn)、可电话(400-877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