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数据网

  • 报告
  • 资讯
当前位置: > 区域 > 江西 >

新余光伏产业各效应浅析

2016-07-19 11:47  来源:商业数据网  编辑:admin  

内容提要: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59.05亿元,而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00.65亿元。自2005年塞维公司落户新余以来,在一期总投资就达7250万美元,2007年赛维公司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融资达4.86亿美元。 (一)技术效应 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

    内容提要: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59.05亿元,而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00.65亿元。自2005年塞维公司落户新余以来,在一期总投资就达7250万美元,2007年赛维公司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融资达4.86亿美元。

     (一)技术效应

    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多晶硅料、多晶硅片、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发电工程四个相关的环节,每个环节都对技术要求很高,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近年来,新余在光伏产业各环节及辅料开发、废料再生、资源能源回收利用等方面形成较强研发能力,为江西省光伏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如赛维公司在刚成立之初就积极对外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通过不断学习外国先进工艺技术,在控制硅片性能、增大硅锭尺寸及多种辅材耗件国产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技术进步;江西中能自主开发的多晶硅锭石英坩锅,打破了国外对多晶硅锭石英坩锅产品和技术的行业垄断,对我国光伏产业总体技术水平的提升意义重大。

    (二)就业效应

    到2011年,在赛维公司的带动下,新余市已吸引了近40余家光伏企业落户,直接从事光伏产业的人员超过4万人。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该产业对人才需求量的剧增。经测算,在现有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到2015年如果光伏产业的产值突破千亿的规模,那时需要各类、各层次人才就将达10余万人。另一方面,由于光伏产业的强劲增长,增大了对各层次劳动力的需求,使得原有的劳动力市场均衡局面被打破,从而提升当地的平均工资率,而平均工资率的提升又会吸引更多劳动力的流入。在2005年到2007年新余光伏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3年中,新余市非国有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9.88%、25.24%、23.53%,明显高于江西省的同期平均工资增长率,体现了光伏产业的强劲拉动作用。2009年在全球失业率高企的情况下,新余在维持原有就业水平的前提下,平均工资水平基本保持与2008年持平,这些无疑得益于以光伏产业为核心的合理产业体系的基础性作用。

    (三)资本效应

    在承接光伏产业之前,新余市资金每年都呈净流出状态。2005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59.05亿元,而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00.65亿元。自2005年塞维公司落户新余以来,在一期总投资就达7250万美元,2007年赛维公司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融资达4.86亿美元。在科技融资渠道方面,新余市逐步形成了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投资跟进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光伏产业不但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是一个资本密集型产业,对承接地来讲,其资本效应是十分明显的。

    (四)制度效应

    对于正处在制度转型期的新余来说,在政府的引导下主动承接光伏产业跨区域转移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创新,承接光伏产业转移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引进了一种新的投资主体、新的资源分配方式和新的企业制度。在新余光伏产业发展的近十年的历程里,这一局部的制度安排以“推”(强制性制度变迁)和“拉”(诱致性制度变迁)两种力量促进了新余的各类制度转型速度,其中主要包括产权制度、市场化程度、政府效率、对外开放程度等四个方面。在产权制度方面,截止到2011年,新余的国有化比例在经济总体中的比例与2003年相比,降低了50%以上;在市场化程度方面,由于转移的许多光伏企业更了解市场经济规则,也更习惯按市场规则进行企业营运,这样就充分地降低了当地的市场分割程度,随着光伏产业转移规模的不断扩大,新余的整体市场结构、公司的竞争行为以及新余政府的相关市场政策等都出现了进一步的优化;在政府效率方面,由于新余承接光伏产业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政府主导的结果,在此过程中,政府出台了诸多的优惠政策,也为此设置的许多专门的服务机构,从而为当地企业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务,降低了交易成本;在对外开放程度方面,由于光伏产业是出口导向型产业,到2007年,新余光伏产业的出口额就占全市总出口额的比例就达到了60%以上,其后虽受全球经济危机和以美国和欧盟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其增速有所放缓,但总体的出口比例还是很高。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商业数据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sales@cn-bigdata.cn)、可电话(400-877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