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9 12:11 来源:商业数据网 编辑:admin
内容摘要:临汾市应以市域为基础,以全省为依托,以大区域为合作对象,顺应城市网络化发展趋势,加紧构建三个开放网络,推动临汾市城镇化以网络化的方式成长。
转型综改试验区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抓手,也是临汾市转型跨越的重大战略。临汾市应该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实行双向转移,优化产业发展,实施大县城建设战略,破除传统产业布局,构建区域城市网络,强化中心城市作用,优化城镇生态环境,使临汾市城镇化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1.破除锁定,两化互动
临汾市存在三种不利于城镇化的传统产业布局模式:一是乡镇企业分散于农村;二是布局在城市的污染型工业影响城市环境,阻碍了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三是一些大中型企业的管理总部位于城镇之外。临汾市的这三种传统产业布局模式使得产业布局与城镇布局缺乏互动,既导致了临汾市城镇化的严重滞后,也影响了新型工业化的引进与落户。这种格局如果长期无法打破,将形成锁定效应,从而制约临汾市的发展。
破除城镇化锁定,促进两化互动,是推进临汾城镇化发展的根本路径。这要求须大力推行工业布局园区化、管理服务集中化、县市发展分工化等措施,加强两化互动,破除锁定迷局。工业布局园区化要求传统资源型工业、新兴加工制造业和辅助工业须分别集中在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开发区和工业小区三级园区内发展;管理服务集中化要求全市主要企业的管理、服务、研发以及居住等配套设施须结合临汾、侯马等中心城市集中布局;县市发展分工化要求平川地区须着力推进人居环境的改善和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整合资源型产业的产能,在控制总量、提高质量的前提下,鼓励有条件的山区县建设煤化工基地和煤电基地;合理分工,科学布局,形成全新的城市—产业互动格局。也就是说,临汾市应以城镇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布局的优化,以产业发展带动城镇化的提速提质。
2.培育网络,构造两圈
临汾市应以市域为基础,以全省为依托,以大区域为合作对象,顺应城市网络化发展趋势,加紧构建三个开放网络,推动临汾市城镇化以网络化的方式成长。具体说来,一是要加紧构建区域城市网络,重点强化与太原经济圈、东部沿海城市群的网络互动,并且联合运城共同打造晋南网络化城市群。二是要加紧构建“一带两圈多点”(图3)的市域城镇体系网络,做实做强临汾都市圈与侯马都市圈,促进重点城镇点状发展。三是要加紧构建一体化城乡网络,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
培育网络的核心在于构造两圈,即着力提升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将临汾、侯马两大都市圈作为推进临汾市城镇化、城乡功能网络化、落实建设晋南中部城市群的主体空间进行培育。据此,临汾都市圈应以临汾“一城三区”为紧密圈层,以霍州、汾西、蒲县、浮山、古县等为辐射圈层;侯马都市圈应以侯马、曲沃、新绛为紧密圈层,以翼城、绛县、稷山、河津、闻喜等为辐射圈层,分别形成两圈多点的城镇空间格局。
3.极化中心,强化节点
促进尧都区在全市率先发展成为具有吸引力和辐射力的中心,按照唐尧文明圣地、新兴工业之都、和谐宜居新城的发展定位,拉大城市框架,合理谋划布局,以汾河生态景观长廊为主轴,打造“三城九区”的功能格局;完善文化、交通、环卫等各项基础设施,将临汾市建设成为晋南中心城市。
在极化中心、构造两圈、培育全市城镇化主体空间的同时,落实“大县城”战略,重点针对东西两山10个县城(图3)。把县城作为城镇化发展的最重要环节,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完善功能、强化节点,塑造景观文化特色,实施城区镇和城郊乡镇改办事处、村委会改居委会,扩大县城规模,快速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布局产业园区,引导生产要素、优势资源向县城集中,促进人口向县城集聚,构建以县城为中心的城镇群,带动县域城镇化发展,到2020年,力争每个县城均集聚全县人口的一半以上,形成县域发展核心。
4.优化环境,精明成长
临汾市各级城镇的发展应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设施网络节点为城市开发重点,控制产业区无序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实现临汾精明成长。这要求临汾市在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应以优化环境为保障,这既是转型综改发展的要求,也是城镇化发展的目标。据此,临汾市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实行总量控制,开展对工业污染源的全方位治理,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第二,要发展循环经济,深化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业,以循环工业园为载体,探索集产业转型升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于一体的循环发展模式,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
第三,要推动产业重布,针对临汾山区煤炭资源多平川煤炭资源少,山区水资源多平川水资源少,山区环境容量大平川环境容量小,山区人口少平川人口多的差异性,抓住煤焦铁产业整合的有利时机,将东西两山作为未来布局传统煤焦产业的重点。
第四,要构建生态体系,以改善城市生态条件和人居环境为主要目标,以汾河生态廊道建设为重点,建成网络化的生态安全格局。
第五,要加快构筑交通网络体系,建设适应于一轴两圈多点城镇体系的交通系统。沿汾河发展轴建设南北向展开的大运量集束交通走廊,包括多条不同功能、不同层次的公路、铁路平行通道,以支撑沿河各个城市的紧密互动,使中心城市得以辐射临汾都市圈内的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山区要建设以大县城为节点的国省干线交通网,以枝状农村公路加强县城和县域农村的联系。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商业数据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sales@cn-bigdata.cn)、可电话(400-877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