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数据网

  • 报告
  • 资讯
当前位置: > 数据 > 行业经济 >

有色金属行业监管体制及主要政策

2019-05-06 13:06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文章标签:监管体制及主要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有色金属行业的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其主要负责研究制定产业政策、提出产业发展导向和指导性意见、项目审批等。

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铝业分会是本行业的全国性行业自律组织,其职能主要是为企业和行业服务,并受有关部门委托,进行行业管理,开展行业统计调查工作并分析、发布行业信息,协助政府制订行业产业政策、中长期发展规划,负责制定行业产品质量标准等。

2、主要行业政策及法律法规

序号 名称 主要内容 
1 《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 2015年5月1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将有色金属等行业作为重点行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推动有色行业对外产能合作,开展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冶炼和深加工,带动成套设备出口。 
2 《中国制造2025》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全面推进有色金属、化工、建材、轻工等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 
3 《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计划(2015-2018)》 2015年1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计划(2015-2018)》,推进有色金属、石化化工、钢铁、黄金、稀土、建材等原材料工业转型升级。 
4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2012年7月9日,国务院印发《“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包括,先进结构材料产业以轻质、高强、大规格为重点,大力发展高强轻合金,积极开发高性能铝合金等。 
5 《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2年1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重点支持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端金属结构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和前沿新材料共六大领域。其中,新型轻合金材料可归为高端金属结构材料。 
6 《铝工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 2011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铝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全部淘汰落后电解铝产能;单位产品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进一步降低;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端铝材品种和质量基本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科技工业需求;产业布局及组织结构得到优化,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7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1年1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于发布《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强调“十二五”时期要以发展精深加工、提升品种质量为重点,以轻质、高强、大规格、耐高温、耐腐蚀、低成本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铝、镁、钛等高强轻合金材料。在促进传统产业开放,提高竞争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确定五个重大专项,其中精深加工产品专项的目标为:到2015年,关键新合金品种开发取得重大突破,形成汽车用铝合金板等高端铝合金板材20万吨、高强镁合金压铸及型材和板材15万吨、高端钛合金材2万吨的生产能力,重要功能材料取得突破,基本满足大飞机、轨道交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领域的需求。 
8 《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 2011年6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南(2011年度)》,把高性能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铝合金大型宽厚板,铝合金的线、棒、板、带、薄板、铸件、锻件、异型材等系列化产品的加工与焊接技术,大型复杂构件成形技术,着色、防腐技术及相关配套设备列为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 
9 《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009年5月11日国务院颁布《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能、加强技术改造、推进企业重组为重点,推动有色金属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规划明确提出国家将重点支持有色金属技术改造、研发,加强高性能专用铝材生产工艺的研发。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按规定核准或备案建设的骨干企业,以及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关键材料生产企业。支持填补国内空白、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需要的高精尖深加工项目。 
10 《关于加快铝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 2006年4月1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九部委下发《关于加快铝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的通知》,提出以调整产品结构为主,重点开发高精铝板、带、箔及高速薄带和轨道交通用大型铝合金型材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推广高效率、低成本、低能耗、短流程、环保型铝加工新技术、新工艺。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商业数据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sales@cn-bigdata.cn)、可电话(400-877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