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数据网

  • 报告
  • 资讯
当前位置: > 政策 > 时政 >

香港金管局27日推出三项房贷新政

2016-08-10 16:42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在2月27日香港股市快收市时宣布,将推出三项收紧住房按揭贷款的政策,即香港管理局的房贷新政。这是继2013年2月以来,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的第七轮逆周期的房地产信贷政策。 这三项房贷新政的内容有:凡是购买700万或以下自用住房,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陈德霖在2月27日香港股市快收市时宣布,将推出三项收紧住房按揭贷款的政策,即香港管理局的房贷新政。这是继2013年2月以来,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的第七轮逆周期的房地产信贷政策。

  这三项房贷新政的内容有:凡是购买700万或以下自用住房,银行最高按揭贷款成数由以往的七成,一律降低到六成;凡是购买第二套住房的,无论是自用还是其他用处,月按揭贷款占收入比率的上限降低至四成,用于利率压力测试的上限降低至五成;各类非自用住房按揭贷款每月还款占收入上限降至四成,利率压力测试的上限降至五成。此外,按揭证券公司按揭保险计划的最高成数,由原来的九成降至八成。

  这里有以下几层意思。一是在该政策出台之前,700万以上住房的按揭贷款的首付比例早就规定为四成了,而700万及以下(目前香港成交的住房,此类住房占比为75%)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比例在三成,所以这次香港房价新政,最为核心的就是要提供700万及以下住房的按揭贷款的首付比例提高一成,即上升到四成。比如,以前一套700万的住房首付为210万,现在上升到280万,增加首付70万。这对低收入的购买住房者来说,进入住房市场门槛自然提高许多。

  二是对于购买第二套以上住房的,不仅购买住房者的按揭贷款的比例提高,而且按揭贷款每月还款的比重不能够超过其收入的40%(以往的50%)。也就是说,如果购买住房者的月收入为2万元,那么其住房按揭贷款每月还款不能够超过8000元,只能在8000元之下,不能超过。国内或许有人会说,工资收入可以在证明上多开一点,这个比重不是没有多少意义了吗?可在香港则不一样,如果你的收入水平证明开多了,那么你就得多交个人收入所得税。更何况银行不是看企业开出的证明收入多少,而且看个人的税单交税多少,想弄非作假可不是容易的。这种按揭贷款的限定对购买住房者同样是重要的。而利率压力测试则在申请按揭贷款时要填写一份测试表。

  三是不仅在购买住房自用的其按揭贷款每月还款成数不得超过四成,不是自用的,用于投资的按揭贷款每月还款成数同样不得高于四成。

  可以说,香港的房贷新政看上去调整很小,在国人看来是微乎其微,但实际上它对市场的影响会相当的大。因为,它把购买住房者进入门槛大大提高,使得不少人特别是年轻人根本就没有能力进入住房市场。有机构估计70%新造住房按揭贷款的申请人都会受此影响。

  有记者问,香港房贷新政不是会严重打击住房的自住需求(即目前国内所谓的“刚性需求”)。陈德霖解释说,以往推出逆周期房贷政策会考虑这些因素及平衡与取舍,会采取更有利于住房的自住需求,但是由于最近楼市价格持续升温,特别是这些价格低住房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就因为的杠杆问题)。所以这次房贷新政推出收紧700万及以下住房按揭的成数,主要是为了应对楼市价格升温的相关风险,以及非自用住房和多套住房额外风险。也就是说,政府对自住业者是要关心,但是当市场面临系统性风险时,政府首选政策就是要保证香港金融体系的稳定。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等发生之后来纠正为时已晚。

  从上述可以看到,香港房贷新政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面对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政府基本上采取的是经济杠杆而不是用行政手段。无论是税收政策还是信贷政策都是如此。二是香港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更主要是以大处着眼,以维护香港金融体系的稳定为第一位,其他都是第二位的事情。因为,如果香港金融体系崩溃,不仅香港的整体利益没有了,香港个人利益更是没有。三是香港楼市的价格之所以一直上升,最为根本的还是房地产投资者炒作为主,700万及以下的住房同样可成为投资者炒作的对象。

  这些年来,中国的发展基本上也是从香港的模式中学来,但是中国学习香港的房地产发展模式,只是学到成皮毛,只是学到表面的东西。比如,把香港的高房价、高地价这种表面的东西搬来,但是就不学习香港的房地产税收制度、香港的土地拍卖制度、香港的按揭贷款制度、香港的土地规划制度等,也就是说,皮毛的东西学习过来,但最为核心及根本的东西则不学了。当前中国的巨大的泡沫还吹在那里,目前又有不少人出来政府要救楼市了。但是,中国楼市这样救下去,只能会风险越来越大,离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爆发越来越近。而任何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爆发是谁也无法预料得到了!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商业数据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sales@cn-bigdata.cn)、可电话(400-877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