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数据网

  • 报告
  • 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 > 行业资讯 > 能源电力 >

国家能源局批复了页岩气标准委成立

2016-07-25 09:53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内容摘要:分析认为,页岩气国家标准委的成立将使页岩气的发展更规范,相关公司海默科技、 宝莫股份、山东墨龙将受益。 日前,国家能源局批复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报审能源行业页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方案的请示。编号为NEA/TC26的能源行业页岩

    内容摘要:分析认为,页岩气国家标准委的成立将使页岩气的发展更规范,相关公司海默科技、 宝莫股份、山东墨龙将受益。

    日前,国家能源局批复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报审能源行业页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方案的请示”。编号为NEA/TC26的能源行业页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成立,标委会秘书处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承担。根据《页岩气“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中国页岩气产量将达到65亿立方米;到2020年,页岩气产量达到600亿-1000亿立方米。页岩气国家标准委的成立将使页岩气的发展更规范,相关公司海默科技、宝莫股份 、山东墨龙将受益。

    页岩气标准委成立具有重大意义

    日前,国家能源局批复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报审能源行业页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方案的请示”。编号为NEA/TC26的能源行业页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将成立,标委会秘书处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天然气研究院承担。标委会的日常管理及其标准立项、报批等业务的指导工作由中石油负责。

    据介绍,第一届页岩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由44名委员组成,该标委会主要负责能源行业页岩气标准的归口管理,研究建立页岩气全产业链技术标准体系,开展页岩气通用及基础标准研制,协调与石油天然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相关标委会工作关系,共同开展页岩气某一专业领域标准制修订等相关标准化工作。

    国家能源局要求,标委会应以《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为指导,围绕制约页岩气发展的关键技术,建立先进、系统、适宜、可实现的页岩气技术标准体系。该体系分为三层,第一层为页岩气通用基础标准;第二层包括地质分析、地质评价、钻完井工艺、储层改造、气藏开发、地面建设、安全环保、经济评价共八个专业领域;第三层为页岩气技术的专业标准,原则上针对页岩气产业领域内从勘探、评价、开发到地面建设、输送和利用全产业链所涉及的技术标准。

    业内人士认为,制定标准是开发新能源的一项重要步骤,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开采过程当中将无法界定开采出来的是否是页岩气。我国页岩气产业尚处于初步阶段,无论是技术、行业政策等方面都未完善。因此,页岩气标准的建立,对行业发展具有极大的指导和规范作用。远期来看,无论是参与勘探的行业还是周边行业都将受益。

    未来七年万亿投资带动产业链发展

    自7月10日起实施的全国气价调整,虽然从非居民用气“开刀”,但国内多个地区出现出租车加气难、加气站供气“气荒”的现象。为了理顺市场价格、缓解“供气”压力,自7月下旬以来,国内多个城市上调车用天然气价格。目前,我国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比重仅5%,远低于24%的国际平均水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气化中国”的进程仍将不断推进。从长期来看,我国用气成本的下降寄希望于国内页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开发的突破。

    今年3月份,由国家能源局制定的页岩气产业发展政策已经制定完成,待有关部门批准后将会发布。而根据《页岩气“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中国页岩气产量将达到65亿立方米,到2020年,页岩气产量达到600亿-1000亿立方米。与此同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到2015年,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7.5%,天然气生产能力年均增长为10.5%,其中常规天然气新增产量仅能满足新增需求的30%左右,非常规天然气成为天然气供应的重要增长极。

    据估算,要落实上述页岩气发展的规划目标,我国需要钻探十万口井,并且页岩气开发成本远远高于常规天然气。我国页岩气资源多分布在地下3000米左右,据统计,打一口3000米深的页岩气井,需要投入1亿元。

    从2011年开始,国土资源部先后两次以招标方式出让页岩气探矿权。2012年底,国土资源部进行的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投标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第二轮招标吸引到三大国有油企以及民营企业、地方国企和非油气央企等近百家单位参与角逐。而目前,国土资源部正在积极筹划页岩气探矿权的第三轮招标,据悉,第三次页岩气招标将在明年年初举行,或向外国资本放开。

    分析认为,页岩气国家标准委的成立将使页岩气的发展更规范,相关公司海默科技、 宝莫股份、山东墨龙将受益。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商业数据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sales@cn-bigdata.cn)、可电话(400-877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