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数据网

  • 报告
  • 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产业 > 市场环境 > 建筑房产 >

房地产行业已步入“白银时代”

2016-08-30 15:42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金地股份有限公司核心员工投资项目公司管理办法》议案近日遭到其大股东生命人寿与安邦保险的否决。不过,金地方面近日向早报记者透露,并未放弃推行跟投制度的努力。   当前,房地产行业已步入白银时代,加紧转型的房企们已经意识到:将项目利益跟员

  《金地股份有限公司核心员工投资项目公司管理办法》议案近日遭到其大股东生命人寿与安邦保险的否决。不过,金地方面近日向早报记者透露,并未放弃推行跟投制度的努力。

  当前,房地产行业已步入“白银时代”,加紧转型的房企们已经意识到:将项目利益跟员工利益挂钩,是企业防范风险的重要措施之一。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合伙人制度已经成了地产行业发展的重要基调。不过,就目前而言,跟投制度还未成熟。

  试水“跟投”

  跟投制度近年来受到了一些房企的青睐:包括万科、保利、碧桂园、首创、当代置业等在内的一部分房企先后施行了跟投制度,将项目运营效益与员工个人收益直接挂钩,希望能够实现员工与企业收益共享、风险共担。

  这其中,起步最早的是碧桂园:早在2012年底,碧桂园就启动了名为“成就共享”的激励计划,拉开了国内房企“合伙人制”的序幕。据悉,碧桂园的项目跟投制度目前已全面推行,去年10月份以后的新项目都在推进当中。

  同样是在2012年底,首创置业在公司内部推出了项目跟投机制,并计划在2015年全面试点跟投激励机制。

  2014年5月,万科宣布启动股权激励、项目跟投等领域的地产事业合伙人制度,掀起了地产合伙人的高潮。

  今年2月底,越秀地产在其2014年业绩会上透露,公司将“从做规模向做效益转型”,从体制机制上创新,推进事业合伙人制度。

  虽然在一周前遭到大股东的否决,但据媒体报道,金地集团于去年底提出的核心员工跟投方案,对激励与制约条款拿捏到位,在已高调推出跟投方案的房企中堪称范本。

  作为房企合伙人制的一种操作手段,由于企业自身情况的不同,其所施行的跟投制度也有所不同。

  万科与碧桂园、当代置业均采取了“全员+核心成员强制跟投”的方式,当前跟投机制遭大股东否决的金地,其原本也计划采用这一方式;首创置业则覆盖全员,并采取了自愿的方式,不强制核心成员跟投;而在越秀地产,只有核心骨干员工才可以参与跟投。

  据了解,跟投额度则分布在股权或资金峰值的5%-10%之间。相对而言,碧桂园的跟投限额比例最高,达到项目公司股份的15%;当代置业为项目峰值资金的5%,其余标杆企业则均为10%。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以项目资金峰值来进行计算表明企业强调项目实际投入,从融资角度考虑;而从项目公司股权角度考虑,表明企业更看重项目控制权。

  跟投的项目分红时,多在现金流回正或项目盈利之后,而退出则多在项目清算阶段。例如,金地在未能实施的《核心员工投资项目公司管理办法》中规定,项目已销售建筑面积达到拟销售建筑面积90%的时点,为有限合伙企业退出启动点。碧桂园在项目盈利后方可分红及退出,其风险共担程度较高,而万科与首创则要求在项目清算时才可退出。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跟投”与“众筹”有一定的共性,但二者并不能混为一谈。尤其是跟投,目前还仅仅是仅限定企业内部的举措。不过,万科总裁郁亮在去年10月就已经透露,未来万科将不断升级合伙人制度的版本,预计2015年底亮相的4.0版本将不设门槛,普通投资者也可以跟投万科项目。目前,万科在全国推广的事业合伙人制度正在南京分公司试点升级。今后,南京万科新项目操盘不一定由工程出身的项目经理负责,而是让有能力的员工自组团队,从项目运营到产品开发等环节安排时间节点,最终由项目跟投人投票决定新项目的操盘团队。

  利益捆绑

  跟投机制日益在房企中流行,其背后的推力在于,进入“白银时代”的中国楼市发展速度明显放缓,许多房企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如今只有创新和变革才可谈生存与发展—转型的大幕因而被一只只手争前恐后地拉开。

  万科总裁郁亮曾经毫不讳言,实施合伙人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抵抗“野蛮人”。而金地集团总裁黄俊灿的说法颇具代表性:“需要去找到一种能把这些管理资产的人和股东利益捆绑得更紧的机制。”而在今年2月,海通证券就分析认为,金地集团推出的《员工投资项目公司管理办法》是对企业跟投机制的一次有益尝试。“我们认为相关制度出台,有利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同时提升获取土地质量和项目运营效率。”

  为了创造更大利润,跟投制度无疑是一个比较适合且有效的方式。通过把这些核心员工的利益与公司利益紧密的捆绑结合,实现公司盈利即自身盈利、公司亏损即自身亏损的直接、显性的影响。

  总的来说,通过成本最优化、资金周转最快化,“跟投”可以为公司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这一制度能够更快地为员工带来直接的收益与激励,在项目完成预售后,员工就能迅速兑现利润。

  由于风险共担,企业中职业经理人容易出现的“共富贵,但无法共患难”弊端将有所改变。在项目投资决策时,跟投人必然会在项目投资决策前更充分、更加全面地研究分析项目收益预期;在运营过程,参与跟投的人员对建筑质量、开发节奏、销售价格、客户群开拓、客户服务方面等也必然更加关注,带动部门协同性将明显提升。

  “对企业的积极性非常明显,对业绩的表现有直接的促成作用。”上海城开有限公司一位邱姓高层表示。

  “在这样的制度下,确实能够给予一些富有成长性、独特见解性的管理层的运用,所以说效果是积极的。”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称。

  事实上,实施跟投制度的部分房企已经收到了实效:“成就共享计划”实行后产生了很好的效果,直接为碧桂园2013年的销售额突破千亿元立下汗马功劳;在“跟投”的激励之下,首创新获取项目的开工周期、平均开盘周期明显缩减,去化率逐年提升。

  越秀地产董事长张招兴表示,“通过合伙人制的试点,我们有望进一步缩短项目开工周期,提升资产周转率。”而首创置业副总裁胡卫民则直言,“这样的做法就是你眼光永远追着市场、客户等,一旦闻到肉味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扑上—让员工拥有这样的嗅觉就是跟投机制。”

  风险犹存

  当然,跟投制度并非仅有积极的一面。发展时间不长、企业性质的差异、领导人及大股东的意志等,都是左右跟投机制及最终效果的重要因素。

  据相关媒体报道,实施跟投制度一年,万科已经出现了一线城市或公认的好项目跟投力度大,而一些项目无人问津的情况。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项目跟投制度发挥优胜劣汰效果的初步体现。而金地此番提出的跟投制度遭到大股东拒绝,也是因净资产回报率及控制权的问题。

  银河证券投资管理部经理孙鹏指出,不可能所有的项目都能盈利,一旦项目因为某些原因无法盈利,跟投人利益就会受损。同时,从目前几家施行了跟投制度的企业来看,员工的跟投份额比例不高,且个体跟投人不具有操盘的决策权,跟投风险较大。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表示,跟投的关键在于高管或核心员工跟投什么样的项目,投资回报空间预期会有多大。在不确定的市场因素影响之下,高管或核心员工可能会抵触公司这样的制度,甚至有些高管或核心员工会因此而离职。

  而上海城开那位邱姓高管认为,“如果大家都来做跟投,谁来监督就是问题了”。

  “实际上目前来看还很难成为标配。”严跃进表示,目前已经实施的房企也会设置各类硬性条款,在本身在追求高成长的过程中,可能无暇估计此类制度,否则会带来制度本身创新成本的增加。不过,未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改革力度推进,确实会带来一些新的市场空间。一些中型房企可能会率先尝试这样一个制度。原因是此类房企通过此类制度,能够分散部分市场风险,而且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大。

  “现在毕竟不是普遍现象,未来可能会发展得更多……目前还只是作为企业的点缀而不能是标配,”上述邱姓高管反问,“如果它是最高效的,为什么没有广而推行?”

  近日在金地集团华东区域公司与平安好房战略合作启动仪式上,金地集团华东区副总经理王桦拒绝对跟投制度遭拒一事作出回应,但其向早报记者透露,金地并没有放弃。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商业数据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sales@cn-bigdata.cn)、可电话(400-877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