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7-19 11:49 来源:商业数据网 编辑:admin
内容摘要:在未来区域一体化机制引导下,单节点城市与周边卫星城的产业联系方向和内容会逐步稳定,不同的联系层面上的核心城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关系与产业联系关系也会更加紧密,相对交通网络体系的瓶颈制约作用将会基本消除,各次区域链接将会进一步加深,整个辽宁沿海城市带将最终实现一体化发展。
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变是一个递进的上升过程,总是朝着更加复杂、更加高级的方向发展,由低级的分散布局发展为高级的交织网络结构。而且,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不仅仅是城市数量的增加和空间范围的扩展,更重要的是此类外部表征中实际蕴含的结构组织的结构性变更。1980年代以来,辽宁沿海城市带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集聚扩散功能逐步强化,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尤其是2000年以来,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等宏观区域发展战略的推动下,辽宁沿海城市带的发展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城市带空间组织趋于复杂化,区域经济整合程度相对提高。城市带是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一种条带状形态,其发育程度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相对应,即特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对应于一定的城市带空间结构。根据对辽宁沿海城市带综合发展水平的阶段划分,本文将辽宁沿海城市带的空间结构演变过程分为4个阶段(图1)。
1 点式扩张阶段(1990年以前)
这一时期,辽宁沿海城市带以综合性城市、资源型城市为主,城市规模较小,分散孤立分布,职能和规模分化不明显。图2表明:1990年,城市带内6个地级市的工业比重均在50%以上,其中盘锦高达86.04%,而第三产业比重均小于40%,城市生产性服务功能明显不足。大多数城市腹地区域以农业为主,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总量50%以上的城市占总数的37.5%。城市增长以地级城市的工业集聚为主。整体上,这一时期,辽宁沿海城市带发展缓慢,不同等级城市之间的要素流动缺乏活力。地级城市是城市带的主要经济增长极核,城市腹地与核心城市之间相互联系程度较弱。
2 点环扩张阶段(1990—2000年)
图1 辽宁沿海城市带空间结构演变
Fig.1 Evolution of spatial structure for the coastal urban belt in Liaoning
图2 1990年辽宁沿海城市带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Fig2 The ratio of industry for the coastal urban belt in Liaoning in 1990
1990年以来,随着市场对资源配置能力的不断提高,由国家计划行为塑造的空间结构逐渐遵循新的劳动地域分工格局进行重组。这一阶段,在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政策引导下,辽宁沿海城市带主要核心城市生产性服务功能得到提高,新型工业也得到发展,城市人口、产业的郊区化趋势加快。从图3可以看出,1990—2000年辽宁沿海城市带内各级城市的建设用地面积扩张总量和幅度都很明显,其中大连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展了83.4km2,增幅达64.7%,处于区域核心地位;此外,增长量较大的城市主要是盘锦、锦州、葫芦岛等区域次级核心城市;增幅较大的城市主要是大石桥、东港、盖州、普兰店等具有邻近核心城市区位优势的城市,而与核心城市距离较远的边缘城市其建设用地扩展不明显。从城市带体系结构看,单核心城市逐渐向单核心圈层结构的都市区转变,形成了大连、营口、锦州3个都市区,其中大连都市区具有大区意义,是东北地区的一级节点,营口都市区、锦州都市区具有地区意义,其影响范围主要集中于辽中地区、辽西地区。
图3 1990—2000年辽宁沿海城市带各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变化
Fig.3 The variation of town contribution land for the coastal urban belt in Liaoning from 1990 to 2000
3 点轴扩张阶段(2000年以来)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引导下,辽宁沿海城市带城市体系的空间结构质量明显优化。从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看:1996—2010年,城市带区域公路占地面积增加了11 925 hm2,铁路占地面积增加了1178 hm2,分别增长了1.63倍、1.11倍(图4)。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对城市带空间集聚扩散起到了支撑作用,核心城市继续借助优势条件实现生产要素的集聚与扩散。同时,由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放射状的交通结构体系被打破,进而形成了一定的城镇与产业发展主轴线。城市带线状交通体系的逐步完善增加了轴线上各城市的“中介机会”,因而距离核心城市大连较远的城市带东西两翼的次级核心城市发展速度也较快。除大连都市区外,逐渐形成了营盘都市区、锦葫都市区和丹东都市区。总体上,辽宁沿海城市带空间结构的发展基本上是以大连为核心,沿渤海、黄海海岸线发展的综合走廊型模式。
图4 1996—2010年辽宁沿海城市带交通用地面积变化
Fig.4 Variation of transportation land for the coastal urban belt in Liaoning from 1996 to 2009
4 未来区域一体化阶段
随着节点城市继续增长以及区域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辽宁沿海城市带的“点—轴”空间组织模式将会进一步深化。在未来区域一体化机制引导下,单节点城市与周边卫星城的产业联系方向和内容会逐步稳定,不同的联系层面上的核心城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关系与产业联系关系也会更加紧密,相对交通网络体系的瓶颈制约作用将会基本消除,各次区域链接将会进一步加深,整个辽宁沿海城市带将最终实现一体化发展。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商业数据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sales@cn-bigdata.cn)、可电话(400-877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