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数据网

  • 报告
  • 资讯
当前位置: > 宏观 > 观察 >

左晓蕾:万宝之争的金融风险

2016-07-13 15:51  来源:商业数据网  编辑:admin  

万宝之争暴露出国内日益复杂的资本运作结构存在着潜在的巨大风险。解决万宝之争,首先必须正视这些深层次的金融风险。 比如,宝能购买万科股权的资金运作情况必须透明,严防高杠杆风险。据报,宝能系投资主体平台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钜盛华)增资

      万宝之争暴露出国内日益复杂的资本运作结构存在着潜在的巨大风险。解决万宝之争,首先必须正视这些深层次的金融风险。

  比如,宝能购买万科股权的资金运作情况必须透明,严防高杠杆风险。据报,宝能系投资主体平台——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钜盛华”)增资及增持万科股票的钱来自高杠杆资金。钜盛华向200亿规模的主要运作基金“深圳浙商宝能”产业有限合伙企业名义出资67亿,实际投入仅10亿,而浙商银行理财资金通过华福证券投入资金高达132.9亿,这部分融资杠杆率高达14.29倍。这相当于浙商变相给宝能发了一张130多亿信用卡。另外,在公开披露的钜盛华参与的七个资管计划中,平安、广发、民生、建行等四家银行提供资金145亿,钜盛华出资72.5亿,相当于以1:2杠杆筹资217.5亿。这种变相高杠杆炒股票,与场外配资,通过“融资”炒股并无实质性区别,只是宝能杠杆方式更复杂更不透明,风险更大。如宝能杠杆炒股是事实,是否该与场外配资及其他杠杆炒股票的行为一视同仁,有所约束?

  又比如,参与宝能购买万科股权的银行资金是否存在期限错配风险?据报,华福证券作为通道,以“华福浙商2015-003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入股浙商宝能基金。而华福证券定向资管计划的出资方,正是浙商银行。这是一种常见的“假股真债”形式,银行理财借道有限合伙企业,利用私募基金形式,以有限合伙人身份,获取固定收益回报。该有限合伙企业存续期为七年,被承诺获得固定年化投资收益率分别为8%、8%、17%、12%、13%、14%、15%。而理财资金多是3个月、6个月产品,银行动用理财资金做七年甚至更长的股权投资,期限错配,非常容易发生庞氏骗局。在“宝能系”另一个有限合伙基金——深圳市宝能创赢投资企业(有限合伙)后面也可见银行资金。近年来,浙商银行正以“全资产经营”战略谋求转型。截至去年9月底,其信贷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降至33%,表外业务急速扩张,参与宝能系购买万科股票是转型业务的一部分。事实上,像浙商银行这种“去实向虚”的转型已成众多银行转型的普遍模式。数家银行大规模参与宝能系资本运作,也显示了银行未来“投贷联动”的基本模式。毫无“风险投资”经验和专业人才储备的银行,“去实向虚”地大规模开展“投贷联动”,风险巨大。银行一边说为实体经济服务,一边借转型为名全面介入虚拟领域,除了加大系统风险,对实体经济发展没有任何实质意义。而且参与宝能系杠杆资本运作的银行是否符合现行银行资金不得入市规则也大有疑问。如果存在监管漏洞,应及时补上。引导银行转型和未来的“投贷联动”及理财产品朝着支持实体经的方向和目标设计非常必要,避免出现金融改革误区。

  再如,有必要准确判断宝能购买万科股权保险资金入市情况,防范资金变成高资金。钜盛华控股的前海人寿80亿举牌万科,相关方面认为这在国外是正常的资本运作模式。但有两个问题得弄明白,注册资金不足40亿的前海人寿,以300亿之巨投资8家上市公司,其中80亿举牌万科,是否大大超过保险资金入市比例?建议相关部门调查。2008年AIG保险公司遭遇的险情及近来德意志集团所处的困境,都与资金投资高风险资产有关。

  在实体经济放缓的大环境下,类似宝能这样轻实业重资本运作的金融公司越来越多。在流动性宽松的背景下,这类主营业务不详而结构复杂的金融投资公司有很强的杠杆调动资金能力和资本运作渠道及方式。有必要加强对这类结构复杂的公司的监管,特别加强对这类公司的分功能监管,加大对这类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制定相应规则,遏制这类公司利用巨额资金取得上市公司相对控股地位,进而挟持被投资企业出高价回购股份,并以此赚钱的违规行为。

  另外,还须明确国有财务投资不必参与被投资公司的日常管理。华润对万科是财务投资性质,很长时间虽然是大股东,一直没有涉及万科的经营管理。这次搅入万宝的管理权之争非常不明智。按十八大国企改革战略,保值增值是国有资本的三大目标之一。以保值增值为目标的国有投资应是财务投资性质,只要被投资的民企具备持续盈利能力,就不必过度干预企业的日常管理。优质民企有比较高效和适应市场变化的管理机制,如受并不专业的资本短期盈利目标所左右,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盈利能力会受到影响,这对以保值增值为目标的国有资金得不偿失。希望国资委对国有资金运作的三大目标分别做出明确的管理标准和要求,对以保值增值为目标的国企财务投资基金设立不参与被投资公司经营管理的规则,可能是对国有资本和民企发展的两全其美之策。由此观之,华润退出万宝管理权之争是正确选择。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商业数据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sales@cn-bigdata.cn)、可电话(400-877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