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数据网

  • 报告
  • 资讯
当前位置: > 宏观 > 观察 >

G20习奥会成果清单公布 中方重申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2016-09-22 16:23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期间,国际社会颇为关注的是中美元首会晤。   9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9月4日,外交部官员介绍了双方此次会晤中达成的中方成果清单。这则清单长达万字,涉及宏观经济、工业领域结构改革等35

  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杭州峰会期间,国际社会颇为关注的是中美元首会晤。

  9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晤。9月4日,外交部官员介绍了双方此次会晤中达成的中方成果清单。这则清单长达万字,涉及宏观经济、工业领域结构改革等35项成果。

  国际金融危机虽然已经过去快八年,但世界经济还没有出现强劲复苏态势,而表现为一种预期自致的“低增长陷阱”,投资、消费减少,进而导致经济低迷。不少国际机构下调经济增长预期。

  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中美就达成共识。

  根据上述清单,中美双方承诺采取包括货币、财政和结构性政策在内的所有政策工具提振信心和促进增长。货币政策将继续支持经济活动和确保价格稳定,并与央行的授权相一致,但仅靠货币政策无法实现平衡增长。应灵活运用财政政策以促进增长、创造就业和提高居民需求,并支持结构性改革的实施。

 

  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一大挑战是,过度依赖货币政策宽松来避免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然后实施负利率政策和不断加大的量化宽松(QE)已经对经济增长很难奏效,货币宽松政策不可持续。

  传统的货币政策不再有效,财政政策被摆上更重要的位置。不同于美国财政政策空间有限,中国财政政策还有一定的空间,中国今年财政赤字率为3%,远低于美国的10%。

  因此,此次成果清单中,美方认识到预算程序可预见性的重要性,以及财政预算不确定性可能对美国及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

  美方强调的是致力于在中期内实现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

  而中国的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和支持结构性改革方面发挥了作用,相关措施包括降税清费,设立专项资金为下岗职工提供支持,阶段性降低社保缴费率,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防范风险,大力支持扶贫、生态环保等经济社会领域薄弱环节发展等。

  因此,此次清单中强调的是,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中方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支持结构性改革并适度扩大总需求。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为应对2008年国际危机,中国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而近两年力度明显加大。

  今年中国将财政赤字率提高至历史新高的3%,全国财政赤字高达21800亿元,比2015年增加5600亿元。这笔资金除了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外,主要用于减税清费,比如今年5月1日全面推开的营业税改增值税,预计减税超5000亿元,而今年降低社保缴费率和住房公积金费率也将减费1000亿元。

  为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降低地方政府偿债利息,中国在去年置换3.2万亿元地方政府到期存量债务后,今年预计置换超5万亿元地方政府到期存量债务,而截至7月底地方政府发行的置换债券接近3万亿元。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当前,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阶段性适当提高赤字率,是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稳定的环境,特别是为“三去一降一补”创造一定空间,缓解改革“阵痛”。

  比如,中央财政拿出1000亿元支持钢铁煤炭去产能,这笔钱主要是为下岗职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并创造培训、转岗再就业的条件。

  上述成果清单中,美方欢迎中方在经济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做出的承诺和已经取得的进展,包括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中方致力于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推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和补短板,使中国经济发展更加可持续。

  根据清单,中方将兼顾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通过增加居民消费、提高服务业占GDP的比例、确保高质量并由私人部门驱动的投资以扩大国内需求。中方将继续简政放权和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推进领域改革,使市场在信贷配置过程中进一步发挥决定性作用,进一步放开服务业竞争,强化社会安全保障网。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也成为中美主要成果之一。

  中美双方承诺向各自的地方政府宣传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最佳实践,并进一步加强在公共服务设施投资和运营领域的交流与信息共享。

  中国从2014年开始大力推行PPP模式,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

  根据财政部PPP中心数据,截至今年7月30日,全国PPP入库项目高达10170个,投资金额约1.2万亿元。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商业数据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sales@cn-bigdata.cn)、可电话(400-877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