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数据网

  • 报告
  • 资讯
当前位置: > 宏观 > 观察 >

抑制资产泡沫守土有责

2016-09-22 16:20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当前,支撑此轮房价大涨的因素依然存在,即泛滥的流动性以及政府不会打压房价的前景。   为什么在中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后,却没有出台有效的调控措施?一个主要原因是,面对此轮楼市暴涨,中国政府并不打算采取统一的调控政策。在9月上旬,住房和城乡

  当前,支撑此轮房价大涨的因素依然存在,即泛滥的流动性以及政府不会打压房价的前景。

  为什么在中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后,却没有出台有效的调控措施?一个主要原因是,面对此轮楼市暴涨,中国政府并不打算采取统一的调控政策。在9月上旬,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制定和发布的《贯彻<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的实施方案》明确,积极探索住房城乡建设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根据房地产市场分化的实际,坚持分类调控,因城施策。

  因此,“分类调控,因城施策”成为当前调控的主要原则,这似乎意味着如果不同地区的楼市出现泡沫,各地政府以及领导应该是首要负责人。的确,房地产作为不动产,其市场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中国楼市也分为不同的层次,一线城市房价过高,供不应求,三四线城市则供大于求,房价长期低迷。

  但是,地方政府无法应付目前的抢购潮,他们的政策工具除了限购之外,几乎没有立竿见影的政策抑制市场。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尤其是二三线正在出现抢购潮的城市,在当前市场过热之际出售更多土地,换取更多资金是罕有的时间窗口。这些城市可能背负过多的债务以及财政收入面临下行压力,他们没有动力采取更为严格的政策。中央政府将主导权下放给地方,而地方政府不作为则变相刺激了楼市狂热,在年初第一波上涨潮后,新一轮再起,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

  现在需要弄清楚的是,推动此轮楼市上涨的力量源自哪里?梁红等人认为是土地供给的原因而非货币政策,一线城市土地供给过少造成供不应求,房价暴涨并向二三线城市传导。央行旗下的《金融时报》则进一步表示,“地方政府在调控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频频落空,甚至出现通过加杠杆方式实施去库存等政策走偏的现象,对此地方政府也有一定的责任”。北京市房地产协会秘书长陈志认为“当前楼市是货币推升的,与土地供给无关,土地供给过剩而不是不足(总量)”。

  一方面楼市在继续狂热,一方面相互踢皮球,这或许会错过最佳的调控窗口,导致市场杠杆率不断上升。即使一线城市供地不足是重要的推手,由于建设周期的存在,现在加大供地规模也无济于事。

  何况,目前市场形成的共识是,推动此轮房价暴涨的主要原因是泛滥的流动性,再加上银行部门鼓励购房的优惠措施,为购房者的冲动提供了条件,具有高杠杆的投机者也大规模涌现,市场出现严重透支现象。截至8月底,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增11.9%,房贷余额占储蓄余额比重约28.5%,已经超过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时的水平,居民储蓄率从2008年的34%降至2015年的14%。

  所以,货币当局不应该置身事外,在近几个月,按揭贷款已经同比增速超过30%。2016年前7个月房贷释放了2.8万亿刷新了历史纪录,而上次楼市狂奔的2009年全年个人按揭贷款为1.4万亿,也就是说,2016年前7个月个人按揭贷款已经相当于2009年全年的两倍。这才是楼市躁动的真实原因。

  如果说收缩总量货币政策会冲击经济稳定的话,那么,制定货币政策的部门也应该针对进行渐进式的收缩,比如取消购房者的按揭利率优惠、提高首付比例等以及提高开发商购地融资成本等,让楼市冷静下来,而不是无所作为,将责任推给地方政府,毕竟,货币与土地的关系是水涨船高。

  现在调控楼市,也需要中央各部委与地方政府积极统筹协调,在房地产调控上形成合力。各部门应该根据自己在楼市调控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及时出手,做到守土有责,这样才能抑制资产泡沫,防止楼市失控,酿成系统性危机。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商业数据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sales@cn-bigdata.cn)、可电话(400-877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