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数据网

  • 报告
  • 资讯
当前位置: > 宏观 > 观察 >

多地下调企业工资指导线 职工工资会否出现下调?

2016-09-22 16:21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11省份公布企业工资指导线,多数地区基准线回落至10%以内 多地下调企业工资指导线释放何种信号? 有专家表示,切忌将企业工资下调作为降成本的手段,降成本仍需从税费、制度性交易等方面有更多作为 日前,河北省人社厅发布了2016年企业工资指导线,企业职工

11省份公布企业工资指导线,多数地区“基准线”回落至10%以内

多地下调企业工资指导线释放何种信号?

有专家表示,切忌将企业工资下调作为降成本的手段,降成本仍需从税费、制度性交易等方面有更多作为

日前,河北省人社厅发布了2016年企业工资指导线,企业职工货币平均工资增长上线(预警线)为13%,中线(基准线)为8%,下线为3%。记者梳理发现,自8月份以来,全国有11个省份密集公布了2016年企业工资指导线,除北京一地上调工资指导线下线之外,其他各地多为持平或下调。

“企业工资指导线”一直被看作地方经济和工资水平的“晴雨表”。今年以来,这一“晴雨表”出现了新变化:多地企业工资指导线中的“基准线”告别此前普遍超过10%的高增速,出现回落趋势。这一新变化对职工、企业乃至国民经济将产生哪些影响?多地下调工资指导线又传递出什么信号?

工资指导线下调与经济增速放缓相适应

所谓企业工资指导线,是各地政府根据当年经济发展调控目标,向社会发布的年度工资增长水平的建议。具体而言,企业工资指导线分为上线、基准线和下线三项。其中上线又被称为“预警线”。

深圳市人社局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尽管企业工资指导线并不具有强制约束力,但是仍然是很有用的。它是企业与职工工资协商的参考依据,与每年企业工资增长的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深圳多家制造企业的负责人表示,他们每年会很关注人社部门发布的两组数据,一组是最低工资,一组是企业工资指导线。“这是涨工资的依据,职工也都会关注这两组数据。”

今年,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内蒙古、山西、云南、四川、陕西、江西和新疆等11地公布的当年企业工资指导线中,绝大多数省区市的“上线”和“基准线”均下调,而“下线”除了北京上调0.5%外,其余多为持平或下调。

从各省区市的具体情况来看,这11个省区市中,天津的“上线”和“基准线”最高,分别达到16%和9%。与之对比,山西的企业工资指导线的“上线”在11个省区市中降幅最大,达到7%。这也与两地经济发展情况相呼应。数据显示,上半年,天津的GDP增速达9.2%,而山西GDP仅仅增长3.4%。

有专家分析,“与经济增速放缓相适应,工资也进入增速放缓的阶段”,这是此轮多地下调工资指导线传递出的重要信号。

工资指导线下降并非意味着工资下降

记者注意到,经过此番下调,11个省区市的企业工资指导线的“基准线”全部降至10%以内,职工的工资是否也会出现下调呢?

对此,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张车伟解释说,企业工资指导线下降,并非意味着工资进入负增长,只是意味着涨势不再那么强劲。

深圳一家大型电子制造类企业的人力资源总监刘军告诉记者,指导线只是一个风向标,尽管他们和职工都会很关注,但是和企业实际工资制度“关系不大”。他举例说,企业约有4000多名员工,除了部分高管之外,采用的基本上是底薪+绩效的收入方式。

“工人的绩效主要靠加班工资,而销售人员主要靠业绩,部分管理人员和高管的收入是相对稳定的。”刘军表示,企业每年都会按照一定的工资增幅增长工资,大体上会参考企业工资指导线,但是更多和个人的工作业绩挂钩。

“今年经营形式不乐观,我们也不会一定按照这个增速,我们已经和职工做好了协商。”据了解,虽然广东省今年的企业工资指导线还没有公布,但是目前这家企业仍然保证了平均5%的工资增幅。这一增幅虽然低于上述11省份的企业工资指导线的基准线增长率,但也并不意味着职工工资增长会遭遇停滞。

记者了解深圳市罗湖区十几家企业的情况后发现,目前企业大多采取“降低基本工资占收入比例、增加绩效奖金等”的薪酬体系。以深圳市目前每月203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为例,即使上涨10%,也只有200多元钱。而实际上,当地经营顺畅的制造业企业工人工资普遍在4000元以上。

切忌将工资下调作为“降成本”手段

“工资指导线可以涨也可以降,在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如果人为推动脱离劳动生产力的水平去涨工资,是不好的。”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表示,决定工资标准的是当地的经济状况与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怎么定工资?要看市场,不能脱离市场现状谈论指导线。”

张车伟表示,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前提下,企业人力成本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成本。工资指导线下降实际上也反映了现在一些企业工资增长潜力比较弱的事实。

有分析认为,此次多地下调工资指导线,有利于合理控制工资增长,减轻企业负担。但不少劳动工资问题专家也就此提出警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降成本’仍需要政府从税费、制度性交易成本、融资成本等方面有更多作为。”张车伟表示,切忌将企业工资下调作为“降成本”的手段。

同时,张车伟表示,推动职工工资上涨,要靠推动改革来完成。尤其是要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的劳动生产率,同时把一些过剩的产能去掉,让企业在市场上有更强的竞争力。本报记者 罗娟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商业数据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sales@cn-bigdata.cn)、可电话(400-877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