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数据网

  • 报告
  • 资讯
当前位置: > 区域 > 北京 >

北京首次披露水务“家底” 多地酝酿提高水价北京仍有上调空间

2016-07-19 11:37  来源:商业数据网  编辑:admin  

内容摘要:北京共有地下水取水井84748眼,其中机电井62645眼,人力井17887眼,废弃井4216眼。 昨日,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统计局联合发布了《北京市第一次水务普查公报》,首次向公众透露了近年北京水务的家底。 公报公布数据显示,北京共有地下水取水井8474

    内容摘要:北京共有地下水取水井84748眼,其中机电井62645眼,人力井17887眼,废弃井4216眼。

    昨日,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统计局联合发布了《北京市第一次水务普查公报》,首次向公众透露了近年北京水务的“家底”。

    公报公布数据显示,北京共有地下水取水井84748眼,其中机电井62645眼,人力井17887眼,废弃井4216眼。对此,北京市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称,这项数据表明北京地下水透支情况严重,深层地下水超采尤其明显,城市对于地下水的依赖程度巨大,水井数量尤其是深层机电井数量必须尽快进行控制。

    马军介绍,一般而言,人力井采取的是浅层地下水,机电井采取的是深层地下水,浅层地下水不能用或不够用后,只能挖掘深层地下水进行补充,但深层地下水很难被自然有效补给,过度超采后只会形成更严重的地表沉陷、洪涝等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在公报中,机电井数量占全部数量的七成以上,远超过全国55.22%的比例。对此,马军解释称,近年来,北京地表水水源严重减少,常常难以为继,密云水库等重要水库根本无法承担全市这么大量的供水需求,过去几年北京一直在向河北等周边地区调水,甚至不得不开采部分应急水源;与此同时,北京作为全国大都市,水资源需求各方都不愿意容忍限时或者分时分段限制供水的措施,水资源需求量基本只能维持现状,因此北京只能靠不断依赖超采地下水满足供给。

    对于本次公报中公布的地下水取水井数据,马军强调,目前数据反映的现象是不可持续的,超采地下水后,水资源更容易受到污染,形成地下水漏斗区,污染后的水井无法使用只能被放弃、超采更多的地下水。因此,使用有效手段控制水井数量非常有必要。

    “北京实行南水北调工程的一大原因就是为了减少地下水开采,如果明年北京通水后部分机井不封闭、无法涵养保护珍贵的地下水,而北京城市人口规模进一步增加,水资源无法更为高效地节约、循环利用的话,南水北调的初衷就难以实现,并将引发更多的水资源短缺等问题。”马军称。胡潇/制表

    多地酝酿提高水价北京仍有上调空间

    水价接棒天然气成为又一个涨价的资源类产品。广东省东莞市、安徽省芜湖市等多个城市近日陆续上调了水价或召开了水价调整听证会,北京虽未有水价上调消息,但仍有不少居民表示出了担忧。昨日,北京商报记者致电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客服中心获悉,北京水价仍然为4元/吨,目前未有任何将涨价的确切消息。专家分析,虽然北京水价的绝对值位列全国第二,但北京的水价仍没有完全体现出北京水资源紧张程度,还存在上调空间。

    各地酝酿上调水价的消息渐起,5月起,安徽省芜湖市城市供水价格自今年从1.25元/立方米调至1.32元/立方米,浙江省海宁市、黑龙江省海伦市等地也举行了水价调整听证会……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客服中心工作人员昨日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北京水价在2009年从3.7元/吨上涨到4元/吨后,到目前为止未做过任何调整,目前自来水集团还未发布任何明确调整水价的通知。

    水价实际包含了自来水价格、污水处理费、水资源费和调水费用四部分。北京4元/吨的水费不是都给自来水,2009年北京上调的费用实际上只是水价中的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两部分,水价中自来水价格的提高幅度是最小的,自1998年至今,自来水价格每年上涨不到5%,接近通胀率。

    业内专家表示,北京的水资源稀缺程度在国内已处于非常高的水平,虽然北京水价相对其他城市处于较高状态,但仍然存在上调的压力和空间。北京市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除了供水成本普遍上涨之外,水资源费也有上调的理由,对北京越来越稀缺的水资源,有必要投入更多的力量进行保护和涵养,同时遏制低效用水甚至滥用水的现象。

    同时,目前北京水价只能基本覆盖成本,其中还不包含调水成本,如果依照水资源的短期程度定价,北京水价应为10元/吨左右。北京实现南水北调后调水成本提高,除非政府补贴,水价调整或将难以避免。“我们认为不应该过多的补贴水价,过低的水价会让耗水行业在北京扎根,进一步透支北京水资源,政府可以针对支付能力有限的居民适当予以补贴,充分考虑社会承受力和支付意愿后调整水价、实施补贴政策。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商业数据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sales@cn-bigdata.cn)、可电话(400-877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