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数据网

  • 报告
  • 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宏观 > 报告 >

海通姜超:成也“大宗”败也“大宗” 巴西经济怎么了?

2016-08-24 18:55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成也大宗,败也大宗巴西经济怎么了? 海通宏观姜超、顾潇啸、梁中华等海外探险系列一 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摘要: 今年以来,金融市场一片动荡,黑天鹅事件屡发。而风险既来自国内,又来自海外。为此我们将推出海外探险系列专题,以期达到为投资者排雷之目的。

pic001

成也“大宗”,败也“大宗”——巴西经济怎么了?

海通宏观姜超、顾潇啸、梁中华等海外“探险”系列一

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摘要:

今年以来,金融市场一片动荡,“黑天鹅”事件屡发。而风险既来自国内,又来自海外。为此我们将推出海外“探险”系列专题,以期达到为投资者“排雷”之目的。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最近可谓“四面楚歌”:经济大幅萎缩,失业率飙升,通胀高企,汇率大幅贬值。曾经创造了经济“奇迹”的巴西,为何突然麻烦重重?本报告将重点解析巴西经济存在的五大“症结”。

经济依赖大宗,大宗跌跌不休。巴西可谓受到了大自然的格外“厚爱”,气候适宜,自然资源丰富,导致经济严重依赖农产品、矿产品等大宗商品。大宗等初级产品占出口总额达50%以上,而欧盟(19%)、美国(12%)、日本(3%)等发达经济体和中国(18%)、印度(2%)等新兴经济体是巴西大宗商品的主要需求来源。但当前全球经济低迷,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大宗熊市来临,巴西出口增速从最高时的40%以上降低至-40%,经济受到拖累。

“荷兰病”发作,制造业竞争力弱。因为“染”上了“荷兰病”,巴西在工业还未发展成熟的情况下就开始了去工业化,制造业竞争力非常薄弱。根据2014年世界银行的统计,巴西制造业在被调查的176个国家中排名第102位,与资源型的南非、俄罗斯相接近,而中国、越南、土耳其、菲律宾、泰国、墨西哥、印度等排名都在前50名以内。在大宗商品行业面临困境之时,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巴西制造业和服务业落后,未能充当“替补”。

基础设施落后,政府投资乏力。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对144个国家的调查,巴西基础设施整体排名为第120位,远远落后于与其存在出口竞争的国家。巴西交通设施质量尤其差,排名均在100名以后,限制了巴西的经济竞争力。基础设施的落后与政府和私人投资不足密切相关,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占GDP的比重从80年代初的5%以上下降到2013年的2.5%,而因为储蓄率低于20%、实际利率高和政府腐败等问题,私人部门投资也严重不足。

贬值通胀困扰,紧缩拖累经济。巴西长期被高通胀困扰,1980-94年间,年均通胀率高达725%,巴西政府于1994年实施雷亚尔计划,通胀得到控制,之后05-14年通胀维持在较低水平。但随着经济萧条、雷亚尔大幅贬值,15年11月巴西CPI同比上升至10.5%,通胀再次反弹。巴西央行为遏制通胀,将政策利率从7.25%一路提升至14.25%,紧缩打击了投资和消费。巴西的固定资本投资同比从11.7%的高峰跌落至-7.3%,消费从12.7%降至5.6%。

政府效率低下,贪腐侵蚀经济。2014年巴西政府的清廉程度在144个国家中排名第130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排名第140位,政府效率排名第131位。不断发酵的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腐败案已将多位政要牵涉其中,而这一丑闻仅仅是巴西政府腐败问题的“冰山一角”。巴西商品过海关要停留14-30天,效率低下可见一斑。巴西的税率机制也极其繁杂,给企业带来很多麻烦。

“比较优势”还是“要素诅咒”?巴西的大宗商品、中国的人口红利、俄罗斯和沙特等国的能源等问题,都存在一个共同点:这些国家的经济长期依赖于某一种生产要素的成本优势,当需求减少或者成本优势不再时,经济状况迅速转差,似乎构成了“要素诅咒”。而事实上,这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学上叫做“比较优势”,完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但“山”和“水”都有被利用完的一天,消费者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经济转型阵痛是这些国家必须经历的。巴西经济的惨痛教训也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正文:

14年以来,发达经济缓慢复苏,新兴经济持续低迷,而近期多个经济体汇市崩盘,资本外流严重,“黑天鹅”事件屡发。而风险既来自国内,又来自海外。为此我们将推出海外“探险”系列专题,以期达到为投资者“排雷”之目的,“探险”之旅将首先从巴西起航。

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最近可谓“四面楚歌”:经济大幅萎缩,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速降至-4.5%,失业率上升至7.9%,通胀飙至10%,与此同时雷亚尔对美元已贬值40%以上。曾经创造了经济“奇迹”的巴西,为何突然麻烦重重?本报告将重点解析巴西经济存在的五大“症结”。

1.经济依赖大宗,大宗跌跌不休

1.1.大自然“厚爱”,经济依赖大宗

巴西可谓受到了大自然的格外“厚爱”,气候适宜、雨水充足,自然资源丰富,导致巴西经济严重依赖农产品、矿产品等大宗商品。从16世纪开始,巴西经济就开始依赖大宗商品,蔗糖、咖啡、大豆、铁矿石曾先后成为拉动巴西经济的主力。当前,在农产品方面,巴西的咖啡、蔗糖、大豆、肉类等出口量常年稳居世界前两位;在矿产方面,巴西的铁矿石产量占到全球的20%,仅次于澳大利亚;此外,近年来巴西不断发现大型油田,当前巴西产油量位居全球第11位,很多专家预计到2020年巴西将跻身世界前五。

巴西对大宗商品的依赖也体现在外贸方面,大宗等初级产品占出口总额比重高达50%。其中铁矿石、大豆、原油、蔗糖、咖啡占比分别高达15%、11%、8%、4%、3%。欧盟(19%)、美国(12%)、日本(3%)等发达经济体和中国(18%)、印度(2%)等新兴经济体是巴西大宗商品的主要需求来源。

1.2.大宗漫漫熊市,巴西经济受挫

需求低迷、供给过剩、美元走强等多因素叠加导致大宗商品进入漫长熊市,巴西经济受到拖累。过去十几年来,以中国为主的新兴经济体高速增长,提高了对巴西大宗商品的需求,巴西经济借此保持了长期高速增长,但也建立了对大宗商品的依赖。而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大宗商品熊市来临,巴西原有的经济支柱面临挑战。

自14年年中至今,巴西的主要出口商品原油、铁矿石、大豆、咖啡豆、肉类、糖等的价格已连续下跌67%、58%、33%、27%、16%和13%。大宗商品市场的不景气导致巴西的出口增速,从最高时的40%以上降低到今年11月份的接近-40%。与此同时,从01年起就处于高额贸易顺差状态的巴西在2014年出现了贸易逆差,尽管贸易差额在15年6月份出现了大幅反弹,但之后又开始大幅下降,11月份贸易差额仅7.6亿美元。

2.“荷兰病”发作,制造业竞争力弱

在大宗商品相关行业面临困境之时,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巴西落后的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未能充当“替补”。

2.1.去工业化提前,服务业“出奇”高

常规的经济发展路径是先从农业经济进入工业化,工业化发展成熟后再去工业化,转向服务业。但巴西的发展路径极为特殊,20世纪80年代前经历了一波短暂的工业化,但拉美债务危机后工业在经济中比重就开始下滑,与此同时服务业却大幅上升。也就是说,在工业还未发展成熟的情况下巴西就开始了去工业化。

90年代以后巴西去工业化的步伐加快,截至到目前,巴西第二产业在经济中占比仅为23%,而服务业占比高达71%,远高于大多数新兴经济体,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相接近。然而巴西2014年的人均收入仅为11384美元,远低于欧美日,那么巴西为何在收入水平较低、工业不成熟的背景下出现了去工业化呢?

2.2.“荷兰病”发作,工业未老先衰

经济学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叫“荷兰病”(Dutch Disease),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20世纪50-60年代,已是工业产品主要出口国的荷兰发现了大量天然气,荷兰政府大力发展天然气行业,出口剧增,同时货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农业和制造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大幅下滑,最终出现了经济危机。这种资源型产业的“繁荣”是以牺牲其他行业为代价的现象,被称为“荷兰病”。

巴西过早的开启去工业化进程与“荷兰病”不无关系。90年代以后、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后,以中国为主的亚洲新兴经济体对大宗商品需求大幅上升,为动荡了将近20年之久的巴西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巴西农产品、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出口剧增,对外贸易逐渐从逆差转为巨额顺差,货币雷亚尔对美元从2002年3.63的低点升值至1.6,与此同时,巴西劳动力成本也在上升,且基础设施较差,技术工人缺失,这些都大大削弱了制造业的竞争力。

因为雷亚尔升值和外汇储备增多,巴西大量从国外进口制造业产品,进口比重从90年代初的56%上升到当前的72%,这进一步冲击了本土的制造业。而服务业产品大多是不可贸易品,只能依靠本国生产,巴西人均收入的提高又增加了对服务业产品的需求,刺激了本国服务业的发展。所以经济结构就表现出服务业占比提升,而工业“未老先衰”。

从全球来看,巴西制造业竞争力非常薄弱。巴西总人口接近2亿,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接近70%,但制造业非常落后。根据2014年世界银行的统计,巴西制造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仅为0.46,在被调查的176个国家中排名第102位,与资源型的南非、俄罗斯相接近,而中国、越南、土耳其、菲律宾、泰国、墨西哥、印度等排名都在前50名以内。

因为制造业竞争力弱,且服务业也主要集中在低技术、低效率的部门,所以在大宗商品熊市来临时,制造业和服务业都难以形成替补,导致整体经济衰退。此外,因为大宗商品“一支独大”,巴西经济的多样性较低,稳定性差。根据哈佛大学的Atlas of Economic Complexity指数测算,巴西经济多样性程度排名54位,低于中国、墨西哥、泰国、菲律宾、印度等诸多新兴经济体。

3.基础设施落后,政府投资乏力

3.1.交通设施落后,拖累经济增长

巴西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削弱了其国际竞争力。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对144个国家的调查,巴西基础设施整体排名为120位,远远落后于与其存在出口竞争关系的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印度等国。过去五年中,基础设施的国际排名不仅没有好转,还急转直下。

巴西在公路、铁路、机场和港口建设等交通设施方面水平尤其差。在144个国家中,巴西的道路交通质量排名第122位,铁路排名第95位,机场建设第113位,港口建设第122位,都远远落后于出口竞争国。在电力、通信等领域,巴西近几年引入了私人部门投资,有所改善。但根据世界银行2010年对企业的调查,仍然有46%的巴西企业认为电力是企业经营的主要限制,有23%的企业认为交通是主要限制。

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拖累经济增长。例如,由于铁路非常适于运送量大、附加值低的大宗商品,巴西的竞争者们普遍依赖铁路来运输大宗商品。但巴西60%的农产品是依赖公路运输的,而巴西的公路质量较差,全国硬化的路面占比仅13%,非硬化公路路面狭窄,堵车严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巴西的经济竞争力。此外,由于巴西港口、机场建设落后,经常会出现运送货物到岗需要排长队的情况。

3.2.政府财政乏力,私人投资不足

财政赤字严重,基建投资乏力。自80年代债务危机前后,巴西政府就长期被财政赤字和债务问题困扰,其中过度“慷慨”的养老金体系是重要原因。为了解决财政问题,1988年巴西新宪法限制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资本性支出,限制中央银行为政府提供融资,但收效甚微。2014年巴西仅中央财政赤字率就高达3.87%,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在70%以上。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主要由政府性机构投资,但由于巴西财政支出上的限制,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严重不足,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重从80年代初的5%以上下降到2013年的2.5%。

私人部门也未能有效补充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不足。这一方面是因为巴西储蓄率过低,实际利率偏高,提高了投资成本。根据Segura-Ubiergo(2012)的研究,巴西的储蓄率不足GDP的20%,在主要新兴国家中几乎垫底。另一方面,巴西政府官员腐败问题严重,造成投资环境恶劣,进一步提高投资成本。根据Ojo和Everhardt(2013)的估算,腐败带来的成本可以多建设1.24倍的公路和5.25倍的铁路。所以尽管近几年巴西政府连续推出基础设施投资计划(PAC项目),但收效并不十分显著。

4.贬值通胀困扰,紧缩拖累经济

4.1.长期贬值通胀,经济大幅波动

巴西长期被高通胀困扰,经济大幅波动。80年代至90年代初,由于债务危机、财政赤字、货币贬值和通胀预期等因素,巴西持续发生恶性通胀。1980-1994年间,年平均通货膨胀率高达725%,其中有14年通胀率高于100%,发行了6次新货币,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换了14个。

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巴西政府于1994年实施雷亚尔计划,发行新货币,限制政府开支,同时货币政策以反通胀为目标。新的改革措施确实控制了通胀,通胀率从1994年的4000%以上下降到1996年的10%以内,但和其它新兴经济体相比,巴西的通胀水平依然是最高的。

货币大幅贬值,通胀再次抬头。2005-2014年间,借助反通胀的货币政策,巴西维持了相对较低的通胀水平,这段时间可以说是巴西经济发展较为稳定的时期。但进入15年以来,通胀水平再次反弹,11月巴西CPI同比10.5%,其中居民支出中占比较大的住房、食品、交通、医疗卫生同比高达17.4%、11.8%、10.1%和9.3%。巴西通胀的高企与经济衰退、货币大幅贬值存在必然关系,仅今年内雷亚尔对美元就已贬值了31.4%。

4.2.央行遏制通胀,紧缩压制经济

巴西央行为遏制通胀大幅提高利率,拖累投资和消费。巴西央行将政策利率从7.25%的低点一路提升到14.25%,再加上巴西雷亚尔大幅贬值导致的资本外流,紧缩作用更加凸显。而巴西本身就面临储蓄率低、实际利率偏高的困境,紧缩货币无疑对投资和消费都构成沉重的打击。巴西的固定资本投资同比,从14年1季度11.7%的高峰跌落至今年3季度的-7.3%,消费从12.7%下滑至5.6%。

5.政府效率低下,贪腐侵蚀经济

政府过度干预,贪腐拖累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前,巴西军方长期掌握政权,为了发展工业,采取进口替代战略,推动国有企业进入工业部门,这种战略对于保护巴西民族工业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同时也导致政府过多干预经济,同时滋生了贪污腐败。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调查,2014年巴西政府的清廉程度在144个国家中排名第130位,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排名第140位,政府决策透明度排名第128位。不断发酵的巴西国家石油公司腐败案已将多位政要牵涉其中,而这一丑闻仅仅是巴西政府腐败问题的“冰山一角”。

巴西政府面临的另一大问题是行政效率低下。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调查,巴西法律体制解决纠纷效率的全球排名为第107位,政府效率排名为第131位。以巴西的跨境物流为例,根据媒体的报道,巴西消费者从境外网购商品竟然需要等待1-2个月才能收到货,其中商品在巴西海关就要停留14-30天左右,效率可见一斑。此外,巴西的税率机制也极其繁杂,给企业带来很大麻烦。

6.“比较优势”还是“要素诅咒”?

巴西基础设施落后,制造业竞争力薄弱,人力资本缺失,政府行政效率低下贪腐横行,但依靠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均收入达到了1万美元以上。当大宗商品熊市来临时,经济瞬间失速。类似的我们联想到,中国之前过于依赖劳动力优势创造了经济奇迹,但人口结构出现拐点后,经济增速回落;俄罗斯、沙特等国经济长期依赖能源类产品,其它部门发展滞后,当能源价格暴跌后,经济下滑。这些国家的经济都长期依赖某一种生产要素的成本优势,当需求减少或者成本优势不再时,经济状况迅速转差,似乎构成了“要素诅咒”。

事实上,这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经济发展模式在经济学上叫做“比较优势”,完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中国擅长生产服装,美国擅长生产电脑,那么经济学中的最优选择是中国多生产服装,向美国出口,而美国多生产电脑,向中国出口,这样才可以降低经济成本。所以这些大宗商品生产国对要素的依赖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也是在当时环境下的最优选择。

但“山”和“水”都有被利用完的一天,消费者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而这种时刻危机就来了,经济就要面临转型。事实上近年来巴西政府已经开始着手改善基础设施,推动工业发展,还加强了与中国的合作。但短期内大宗需求未有企稳迹象,巴西经济转型阵痛仍在所难免,而巴西经济的惨痛教训也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免责声明:

1、本网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我们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作任何的陈述和保证。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中国商业数据网一贯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并遵守中国各项知识产权法律。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马上与本网联系更正或删除,可在线反馈、可电邮(sales@cn-bigdata.cn)、可电话(400-8778-269)。